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这是王阳明的的《传习录》里出现的一句话,指出了人成大事的前提就是要立志。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他认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恶习,欲望遮蔽埋没。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即能上马治军,又可下马治民,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不断践行着自己提出的王学理论,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他出身名门,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任驿丞。就是在龙场居住的那三年,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相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这个过程被后人称为“龙场悟道”。
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这位大圣人的思想品德呢?可以看看《传习录》。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由王阳明先生与其弟子及友人之间的对话、书信汇集而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出来,代代传颂,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华传统哲学经典。
这本书的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这本书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
《传习录》一书,启示了我们如何平复生命的情绪——知行合一——致良知,学会与心灵对话。
阳明心学伟大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致良知的信心。
他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心中纯粹都是天理,而没有掺杂私欲”。即使是一介凡人,只要愿意学习,使自己内心纯粹天理,那么也可以成为圣人。也就是说“常人都可以成为尧舜”。
他还强调,人的天资不同,需要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那些天资平平的人,要想取得同样的成功,他们就需要付出异于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
除了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书中也有一些非常轻松有趣的话题。
比如,第一卷中,陆澄曾问王阳明:“有人晚上怕鬼,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说:这是因为平时做了亏心事,心中有愧疚所致。
陆澄又问,正直的鬼不必害怕,可是邪恶的鬼,它又不管人的善恶,怎么不叫人害怕?
王阳明又回答说:邪恶的鬼,迷惑不了正直的人。那些被鬼迷惑的人,其实是心被自己迷惑了。
在人生路上,难得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能循循善诱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传习录》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真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