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
#卡梅隆对话刘慈欣#
卡神带着监制新片《阿丽塔:战斗天使》访华,对话中国科幻大神刘慈欣。
还有彩蛋。
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作为一名粉丝,给卡神送上自己做的画。
一个资深巨匠,一个耀眼新星。
Duang,打破次元壁。
大型迷弟追星现场,微博文案抑制不住激动——
但。
一边主创在友好交流,一边(部分)粉丝却燃起骂战。
战场还是豆瓣:
特效满分,但为了打倒美帝主义,一星;
没看过,但好莱坞出品,一星;
支持国产电影,一星……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第一次躺枪了。
《敦刻尔克》躺枪《战狼2》,《水形物语》躺枪《红海行动》。
理由荒诞以外,我们又看到熟悉的暧昧性——双标。
比如这条一星短评。
一句话格外刺眼:
《流浪地球》可以因为特效加分,你就算了吧,有钱随便烧。
这句话内在逻辑是什么?
一,特效好,是国产科幻片的加分项,却是好莱坞大片的基本项?
二,特效好,是钱堆出来的?
三,国产特效的钱值钱,好莱坞特效的钱不值钱?
无论哪一条都经不起推敲。
Sir看不惯。
Sir想推敲推敲。
因为——
国产电影不该被捧杀,好莱坞也不该被碰瓷。
《阿丽塔:战斗天使》
Alita: Battle Angel
《阿丽塔》特效之牛,近乎目前极限,这点,Sir前两天已肯定。
今天影评,着重在特效以外。
聊《阿丽塔》,脱不开原著漫画《铳梦》。
这个连读出来都难的字,什么意思?
铳(chòng),汉字中指枪一类的旧式火器。
作者木城雪户曾说,“铳梦”的“铳”代表暴力,事关物质层面;
而“梦”,代表内心,关乎心灵。
铳梦,是物质和内心的融合。
电影《阿丽塔》抓住的,正是原著这一互相矛盾的内在主题:
涉及人生阴暗的“黑暗模式”,和包含人性皎洁的“光荣模式”。
巧的是,这两种模式,又暗暗对应幕后两个高手,导演罗德里格兹,与监制卡梅隆。
Sir且“粗暴”地把他们二人风格,分为硬和软。
先说,硬。
硬核,在动作。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拿手好戏。
看他之前拍的《恐怖星球》里的机枪腿,再来看片中炮灰反派,以及阿丽塔战损后的造型,你就一点也不会惊讶卡神为什么找他来拍这部电影。
片中,动作戏出彩靠两板斧——
一是打斗,二是游戏。
预告片中,一段街头巷战,身上装备了各式武器的义体人,以及他们充满恶趣味的死法,都是罗德里格兹崇尚的暴力美学。
未必见血,但砍人绝不眨眼。
邪典,浓烈。
高潮部分,还数机动球猎杀游戏。
说是竞技,其实残酷无比。
追逐+作战双线并行,各种武器外露的凶狠机甲,以轮滑的姿态在赛道上你死我活地捉对厮杀。
螳螂,蝉,黄雀,一层套一层。
从赛场外一路杀到房顶、杀到教堂,杀得血脉偾张。
爽。
《邪不压正》,李天然有功夫护体,飞檐走壁,身轻如燕。
《阿丽塔》,女主机甲护身,穿行于城市荒野,同样优雅、轻盈。
但注意,此时的天空已经被染成猩红。
这个画面,点破了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宗旨——
把世界观,融入了动作风格。
什么意思?
许多人说电影《阿丽塔》的改编,没有拍出原著的残酷。
原著讲述了一个极端暴力的二元对立世界,天空城市萨雷姆和地上城市废铁镇。
阶级固化、贵贱分明。
这一点,在剧情上的确没有过多体现。
但那股密不通风的压抑感,通过动作风格表达,发泄,甚至更加残忍。
注意电影中人是怎么杀人的?
——不是拦腰斩断,就是身首异处。
全在瞬间完成,被砍掉头的人,马上给特写,再骂句脏话。
所有人的死,都没有任何痛感。
因为他们都是义体人,在这个世界里,杀戮是家常便饭,这也是阿丽塔为什么在杀人时毫无恻隐之心。
唯一一次有痛感的杀戮,是阿丽塔杀死一个黑人人类。
场景如下:
一个被大boss上身的黑人,挑衅阿丽塔,她一怒之下刺死眼前这具被控制的肉体。
奄奄一息的过程十分诡异:
一方面,黑人的肉体感到剧烈疼痛,呼吸急促;另一方面,黑人意识被控制,脸上没有一丁点疼痛的表情,反而在幸灾乐祸地讥笑。
这一幕让Sir心里发毛。
这是《阿丽塔》藏在电影风格背后的硬核世界观——
当人被剥夺痛感,麻木,才是更绝望的残忍。
当然,故事不全是灰色。
天空之城上面有什么?无人知晓。
地上的人怎么去天上?没有先例。
它与其说是一个地方,不如说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
梦,就是希望。
这一点,被监制卡梅隆抓住了。
卡神无疑是今天好莱坞的顶级大片导演。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大片”,因为卡梅隆输出的,就是普世的乐观主义。
简单说,他不负责颠覆价值观。
在他与刘慈欣的对谈中,有一段话,Sir必须重点圈出:
当自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看到乐观的东西。什么样的构架能给我们乐观的心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内心的“恶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我个人是乐观主义者,所以我喜欢乐观的故事。它不见得是一个最终圆满的结局,但我想要在电影里面,看到乐观的人物或者是内容。
原著作者木城雪户以人性之复杂,去看见“恶魔”,承认“恶魔”,并某种程度合理化“恶魔”。
卡梅隆没有。
卡梅隆也看见恶魔,但他要干掉“恶魔”。
他心中的科幻片,不只是用来预测未来的“坏”,更是用来阻止“坏”的事情发生。
反映在女主角身上——
“战斗天使”,战斗是本能;天使,更是本能之上的选择。
她虽然有着高超的战斗技巧,内心却纯洁如婴孩,对这个破败世界,保有天真。
预告片有一镜头。
阿丽塔苏醒。
看到自己的合金身躯,精灵般地摆弄了一会儿手指。
躯体本坚硬冰冷。
但我们感受到的是,却是丝绸质地的“柔”。
电影用女性的柔软,建立观众对她的第一印象。
注意,这种柔软,不是柔弱,不是以往美式英雄的无坚不摧。
是韧性。
对未来的希望,也建立在阿丽塔的改变上——
未成年少女初成长。
“它”一步步变成“她”。
从傻白甜成长成女战士。
陪伴她的,有两大标志身份——父亲,男友。
前半部分,是伊德博士(父亲)。
父亲教她看世界,但也慢慢被她质疑。
电影演到二分之一,伊德戏份锐减。父爱常在,但也必须退场,因为——
阿丽塔人生第二个男人开始入场了。
雨果。
一个让阿丽塔学会了告白、掏心窝(真实的心脏)的冒险少年。
他带给阿丽塔的,是父亲拼命为她屏蔽的,不安全的世界。
两个男人,分别给她两种食物:
在“伊德时代”,阿丽塔喜欢吃橘子;
在“雨果时代”,阿丽塔喜欢巧克力。
这是少女对“甜味”的痴迷。
甜,就是阿丽塔善念的隐喻。
两个男人间的摇摆,最终拼成阿丽塔对复杂世界的完整认知。
结局让Sir想起《泰坦尼克号》。
两个完全不同的题材,其实都在说一件事。
阿丽塔和雨果在通往天空之城的通道上,共同面对危险。
杰克对露丝的那句“你跳我跳”经典誓言,又被复刻,执行了一次。
阿丽塔上场前,一刀将泪水斩成两半,不正是年老的露丝把海洋之心扔进海里的翻版。
——更多就不透露了。
看,无论《阿丽塔》还是《泰坦尼克号》,作为编剧的卡梅隆始终在强化一种信念感:
你相信的,一定会引领你走向它。
这是《阿丽塔》的故事内核迥异原著,Sir依然安利的原因。
它的传承,它的坚持。
在前几天的巅峰对谈上,卡梅隆“催”刘慈欣:我最希望看到的中国科幻是《三体》。
而两人最初的科幻启蒙,都源自《2001太空漫游》。
这是巧合吗?
卡梅隆“消失”这些年,他做了一件事。
请来科幻界的各种创作者,导演、演员、编剧、小说家……和他坐下来面对面聊天。
他曾这样定义科幻:
科幻作品讨论的是人类的处境
单纯评价善或恶是荒唐的
……
因为我们两者兼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性两者兼顾
说白了——
人性在善与恶之间摇摆,是天性。
世界一面冷酷一面柔情,也客观存在。
但真正优秀的科幻片在呈现以上“真相”时,一定也有一股内力,在暗暗地牵引你怎么面对它。
再雄伟的想象,也是人类内心世界风暴的临摹。
你选择善良。
善良就是你的力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