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居家的第六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老母亲的起居,其余时间我就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读书,看电影,练字,有时候偶尔玩玩钩针。
有很多熟悉我的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哎呀,在家照顾老人很辛苦吧?这么年轻就不上班了,多可惜……”这种话听多了我也就没有感觉了,别人眼中认为的辛苦,于我而言却是非常享受。
不上班的这几年,我远离了职场,远离人世复杂,因而活得单纯而快乐,这几年亦是我读书最多的几年。
以前忙于工作,闲暇时间也读书,但是阅读数量极少,一年可能也就几本书,但是现在一年能读几十本,从书中吸取的营养,帮助我在写作上有了点滴的进步,然而输入和输出还不成正比,输出相对来说是一个更缓慢的过程,就像酿酒,读过的书也需要在体内慢慢发酵,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来,才有可能出口成章。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时候愿意待在舒适圈里,走出来其实是很难的。有人休闲时间愿意刷电视剧、短视频,而不愿意读书,归根结底就在于电视剧和短视频都是轻松娱乐的,不用费脑的,看书则需费脑筋,即时获得的乐趣恐怕比不上短视频。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惯了小说,散文,对于经济,历史,哲学就不太愿意涉猎。
我想走出舒适圈,多读一些不常涉猎的,就能够拓宽知识边界。
7月阅读书单
本月计划读书三本,实际完成5本,最难读的书就是《反抗平庸之恶》。
《风声》
麦家的书基本都读过了,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笔下的谍战、密码都是我们所不熟知的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麦家在《风声》里运用了和以前作品完全不同的风格,读完《东风》你以为故事结束了,《西风》却如过山车一般,又将整部小说扬到令人震惊的高度,到了《静风》故事再次反转,将一个故事分为三个角度来讲述,更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名电影也推荐看一下,还算精彩!
《反抗平庸之恶》
这本书对我来说,堪称有史以来最难读的书,真是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书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
我前几个月读卡夫卡《城堡》觉得难读,4月的《光荣与梦想》难读,6月份的《中央帝国财政密码》难读,但是比起《反抗平庸之恶》,它们都不算难读。
书中的文字读起来晦涩难懂,比较枯燥,哲学意味比较浓,读时经常走神,好几次都半途而废,好在坚持读完了,虽然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有时候实在读不进去,我就大声朗读出来,这些书真的是需要继续再读。
《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读过几遍了,黄仁宇先生用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把历史讲得通俗有趣,不像编年体的史书那么晦涩难懂。6月读《中央帝国财政密码》时,很多内容没有理解,这月重读《万历十五年》,再结合上个月的书,马上就把两本书融会贯通了,有时候几本书一起读,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碰撞,很有意思。
《黄金时代》
第一次知道王小波,是因为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王小波
那个时代的爱情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而阅读《黄金时代》的过程中,我几次想放弃,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可以我不想放弃,既然这么有名一定要读下去,然后我开始搜索相关资料,一点点读下去,再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就会理解王小波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有时候,不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是没有办法充分理解作品的。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的作品那么有名,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她描写的那片土地于我而言是陌生的,神秘的,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佩服作家,对于所有读者而言,作品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必然是有过人之处,在我看来,虽然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我不知道会不会去,但是通过她,我对那片土地有了了解,对于身处期间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很难感同身受。
更佩服李娟的母亲对待命运的那种豁达,感受到母亲身上生生不息,顽强抗争,一次一次毫不气馁的精神,太让人佩服了。
他们生活的地区常常没有信号,大漠里随时会有沙尘暴,风沙光顾,辛勤劳作的土地可能会因为一场飞沙或者干旱,颗粒无收。
李娟的文笔特别细腻,她能够从一个小的点,发掘出很多细腻的感情和事物,比如说,她看见一个孩子修自行车,就能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看修车师傅修车,虽然赶路没有看完这个场景,但是她知道这个孩子到接下来的动作。后续我还会再读李娟的其他作品。
观影
本月看了5部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素媛》《熔炉》《窃听风暴》《模仿游戏》这几部电影都不错。
《看不见的客人》看了两遍,强烈推荐。第一遍看完了之后,还漏了很多细节,于是找一篇影评看了,又刷一遍电影。
《素媛》《熔炉》看完心情很难平复,这两部韩国电影题材类似,也刷新了我对韩国电影的偏见,细节可以给满分。
运动
跑步完成了105km,很有成就感,体重依然保持在55公斤。
充实的一个月又结束了,活力满满地迎接8月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