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政协提案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民办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由最初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到今天的教育全覆盖。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民办教育为教育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通过对比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民办两种教育模式的发展态势,探讨营利性民办教育带给公办教育的巨大冲击,针对加大公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向非营利性方向发展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期冀能促进公办与民办教育的均衡、科学、合理、协调、互补发展,真正体现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公正性和公益性。
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民办教育的发展态势
1. 从教育质量上来看。以衡阳市城区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教育(特别是公办初中)教学质量逐年下降,2015年到2017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90%以上公办初中毕业会考落后于民办初中,且差距越拉越大,其它文、体、美等素质竞赛活动,公办学校也不如民办学校。
2. 从生源数量上看。在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前,民办教育只是公办教育的一个补充,2002年以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政府强力推动下,民办教育突飞猛进发展。以衡阳市为例,从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城区80%的公办初中未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而民办教育招生校校爆满。目前城区民办初中生源已超过六层,公办初中生源不足四成。
3. 从生源质量上看。民办教育办学质量逐步提高,选择民办学校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民办学校可提前招生又无地域限制,可优先招收优质生源,一些“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只好就近入读公办学校。
4. 从教师管理体制上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与公办的师资并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公办教育缺乏活力管理。“吃大锅饭”式的教师队伍人浮于事助长了公办教师的惰性,公办学校的绩效工资其作用名存实亡。民办学校则管理严格、精细、科学,管理团队精干、务实,惩罚机制灵活,优胜劣汰。
5. 从办学条件上看。民办教育投入大,硬件高端,软件精良,而公办学校,因财政投入有限,除主管部门重点扶持的几所“实验”学校外,其余学校不但硬件落后,软件更是跟不上时代步伐。
6. 从校长权力运作上看。民办学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能最大限度处理教学规律和经济利益的关系,教师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而公办学校是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利囿于教育教学组织、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估,日常事务主持等,无人事自主权、校园改造扩建权、不称职教师解聘权、经济杠杆奖优惩劣权、教师职称评审指标权等。这种缺乏活力的“校长负责制”,对上负责有余,对下负责不足,不能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7. 从教师成长空间上看。民办教育为提升教育质量和知名度,无论是在校本教研、联校教研,还是在教师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都力争为教师成长提供更高的物质与技术支持。而公办教育由于体制、资金、管理等因素,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民办教育的优劣势比较
(一)公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1.公办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支持,以政府财政作为保障,经过长期持续发展,形成了当前教育相对稳定的模式。
2.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国家逐年在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通过提高教师地位、落实保障待遇、完善津补贴绩效、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保障等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公办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3.公办教育是兜底教育,公办教育作为“国家队”充分承担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不拒绝任何学生。
随着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教育质量因多方原因有所下降滑坡。
2.人们对公办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低。
3.行政化倾向明显。从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行政化迹象明显,机构越分越细,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
4.办学模式缺乏自主性。长期的“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形成了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外在控制”管理模式,学校被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校长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5.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生源、教师能力、教学成绩、教师的利益等各方面,缺乏内在激励与动力。
(二)民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减轻政府办学财政压力、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教育普及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公办教育相比,民办教育的优势:
1.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优于公办学校。
2.高度的办学自主性有利于满足优质教育的需求。
3.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 灵活的用人机制优化了教师队伍。
5. 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学校自我突破与超越。
民办教育有着许多公办教育所不具备的灵活性、自主性和激励机制,暴露出的问题也令人忧虑:
1.民办学校在个别区域内发展过快,规模超过了应占主导地位的公办教育,导致政府责任缺失,国民教育负担加大,民怨上升。
2. 民办教育满足了中上层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弱势家庭学生不可及,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3.过度追求升学率。民办学校月考频繁,成绩排名,导致学生、教师双边压力大。
4.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编制、保障、压力等因素,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不少教师缺乏归属感,跳槽现象时有发生。
三、民办教育兴旺发达原因剖析
1. 政府强力推动。民办教育为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但国民对教育的投入增多,地方政府把本该承担的“义务”转嫁给了国民。民办教育兴旺发达,地方政府是最大受益者。
2. 投资民办教育有利可图。义务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政府应该承担绝大部分财政投入和责任,而一些民办教育投资者把它当作赚钱的产业来做,根本动机是利益驱动。
3. 家长望子成龙心态助推。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民办教育投资者看准了国民的这种心态,凭借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合理的资源配置、稳步上升的升学率,不断受到家长的追捧。
4. 政府对公办教育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公办教育的投入与民办教育的投入相比则明显不足,民办学校硬件、软件都优于公办学校。
5. 以名校为依托背景。没有任何依托的民办学校,不管硬件多么上档次,管理多么精细和科学,都不可能形成“大气候”,可见名校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四、义务教育阶段对打造公平教育的建议
1.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民办教育不宜发展过猛,应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民办学校。
2. 政府要始终坚持公办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主体原则。要帮助公办教育在义务教育中承担示范作用,公办教育必须代表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加快对公办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公办与民办的差距。
3. 不能把义务教育推向市场。新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义务教育不能市场化,否则有害公平,不会带来真正的教育效率。
4. 整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政府应整合公办教育资源,采取两校(或多校)合并的调整模式,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公办与民办的差距。
5. 增加公办学校“校长负责制”内涵。应给予公办学校校长一定的人事自主权、奖惩解聘权、校园改造权等,充分发挥校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向社会公开竞聘校长,落实校长的职、权、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