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家常去的理发店修剪头发,工作日的下午,人极少。很舒服地洗完头发后,和给我剪发的小美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个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来了,给孩子理发。我想,得怎么哄着才能让孩子不哭不闹地配合,顺利地搞定他的头发呢?毕竟,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坐十几二十分钟不动,不太容易。没有多大功夫,孩子就洗好头出来了,一位理发师迎了上去,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他没有用一般人跟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去逗孩子,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大人一样,用很专业的语言问他对头发的要求,并且手脚麻利地帮孩子系好了围布。孩子显然挺享受这种待遇,所以也立刻表现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安安静静坐在理发椅子上,看着镜子,以及理发师的操作。理发师不苟言笑,也并不因为他是孩子而有任何不同,反倒让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
这一刻,我感受到自己心里,身体都是暖暖的,呼吸细微,几不可闻。小孩子稚嫩而又严肃的面容,理发师专业而又迅捷的手法,让空气都变得柔软。
我由衷地佩服这位理发师的专业态度。任何人,尤其是小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事物,总是有那么一点担心,甚至是恐惧的。所以让小孩子去理发什么的,看起来似乎都比较难。但是如果陌生的环境中,有一个极其专业的人出现,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专业,代表的是一种自信和笃定,可以瓦解所有的担忧和焦虑。
在中国,很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古代工匠大多穷其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情。《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技人王叔远等大抵如此。纵观目前各个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琳琅满目,覆盖知识,生活的各个层面。选择一个专业容易,拥有专业精神难。也正是因为难,真正的专业人才才会奇货可居,并且引人注目,很容易成为专业领域的领头羊。
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过多地强调了职业技能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部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自我认识,找到自己的天赋才能,同时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才是造福社会,实现自我的双赢法门。
小孩子和他的父亲走后,我和那个理发师聊天,我表达了自己对他刚刚专业状态的欣赏。面对我的赞扬,他有点羞涩,说,“我说不出什么理论和大道理,我只是很享受专注在当下,把对每一个顾客的服务,都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来对待的这种感觉,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平时我们谈到使命感,成就感等等,都会觉得特别高大上,但是这一次,我深刻体会到,这就是每一个人的日常,术业有专攻,运用自己的天赋,培养专业精神,拥有使命感和成就感,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