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七九】
奇丽川方伯,笃友谊而爱风雅。辛亥清明后三日,寄札云:“有惠山侯生,名光第,字枕渔者,尝携之同至黔中。诗多清妙,而身亡后,散失无存,向其家搜得古今体一卷,特揣函寄上。倘得采录入《诗话》中,则鲰生附以不朽,而余亦有以报故人也。”余读之,颇近中唐风格,为录其《送友之河南》云:“亲老难为别,家贫耐远行。东风吹客梦,落日已孤征。尽此一樽酒,相将无限情。梁园春正好,莫听鹧鸪声。”《山塘竹枝词》云:“当垆十五鬓堆鸦,称体单衫浅碧纱。玉盏劝郎拼醉饮,更无花好似侬家。”“陂塘春水碧于油,树树垂杨隐画楼。楼上玉人春睡足,一帘红日正梳头。”其他佳句,五言如:“蝉吟出高树,山色落孤篷。”“隔水犬争吠,断桥僧独归。”七言如《吊李白》云:“千载比肩惟杜甫,一生低首只宣城。”《落花》云:“丁宁落向春波去,不许东西两处流。”
奇丽川,即奇丰额(1745—1806),字丽川,号容雅堂。黄氏,先世为朝鲜人,后隶内务府满洲正白旗。惠色之子。从小为塞勒养子,十六岁还本宗。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能文善诗,历任刑部主事、贵州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乾隆五十七年(1792)擢升为江苏巡抚。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54)》。
方伯,音fāng bó,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54)》。辛亥,指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91年。
惠山,地名,今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街道。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时期在寺旁建有园林、祠堂,形成惠山古镇,清代时属于常州府无锡县。另,惠山,山名,古称历山,为浙江天目山余脉,其东麓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内。据《蠡溪笔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此传播佛教,后人们用慧照的名字命山,称慧山,慧、惠相通,惠山由此得名,有江南第一山之美称。
侯光第(生卒年不详),字枕渔。乾隆时无锡人。布衣。长身鹤立,吐嘱蕴藉,山水学黄公望。有百花诗百首,吴斧仙序而行之。著有《兰圃诗稿》六卷,《醉红词》稿二卷。
黔中,音qián zhōng,地理名称,今指贵州省中部地区,在清雍正、乾隆时期,代指贵州全省。“黔中”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元年(前361)“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伴随黔中行政区划的变迁,作为地理名称的黔中,所指代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最终发展成为贵州的简称。战国时期,黔中多指今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交界的长江南北区域;秦时期,向南移动,多指今湘西州为中心的区域,汉以后被武陵代替;唐时期,伴随黔中道的设置,指代区域以今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辖域涵括今贵州、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宋时期,多指代今彭水、黔江等区县,所指代范围缩小;元时期,延续前代对黔中地域的认知;明初时,用以指代云南,明中晚期时,均指代贵州;清时期,延续明中晚期的认知,指代贵州,但又经历了从指代贵州中部区域到指代贵州全省的变化,康熙时期作为贵州中部区域的黔中,至乾隆、咸丰时期,又成为泛指贵州全省的区域名词;民国时期,又一次成为管辖贵州中部区域的行政区划名词,民国政府按照地理方位将贵州全省分为黔中、黔东、黔西三个道,黔中道治所设于贵阳,所辖地域大致为清末贵阳府、遵义府、都匀府和平越直隶州,辖县三十。目前,黔中指贵州省中部区域,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区。按:奇丰额担任过贵州按察使,侯光第可能被聘为幕宾,随其到贵州。
揣函,音chuāi hán,指装在木匣或封套里。揣:藏,往里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摺:“灯下偷睛觑,胸前着肉揣。”王季思校注:“谓藏手帕于胸前也。”《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琴娘见问,且惊且喜,揣着羞脸,道个万福。”如:揣巴(方言:装起来,藏起来)。函:匣子;套子。
鲰生,音zōu shēng,释义:1、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史记·项羽本纪》:“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鲰音浅。鲰,小人貌也。”唐·李邕《叶有道碑》:“粤惟博物君子,岂伊小说鲰生乎?”2、犹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鲰生不才,谢多娇错爱。”
梁园,音liáng yuán,又名梁苑、菟园、睢园、修竹园,俗名竹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在都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城内所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故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东。梁园规模巨大,《史记》称“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水经注疏》曰“筑城三十里”。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是供帝王游猎、出猎、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古代有众多诗品名篇咏颂梁园,如李白的《梁园吟》等等。“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汉代司马相如曾客居梁园数年,临别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惜别喜好之地时的一句经典。
山塘,音shān táng,指苏州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唐宝历二年(825),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陂塘,音bēi táng。意思是池塘。《国语·周语下》:“陂塘污庳,以钟其美。”韦昭注:“畜水曰陂,塘也。”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筑堤扞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清·曹寅《闻蛙》诗:“南园旧经行,陂塘盛藻荇。”
宣城,即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故又称“谢宣城”、“谢吏部”。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22)》。
一生低首只宣城。李白一生傲娇,他看得上的诗人很少,但他一生都很崇拜谢朓,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及。“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长风万里送秋雁,中间小谢又清发。”“月下沉吟久不归,令人长忆谢玄晖。”清代王士祯《论诗绝句》这样写李白和谢朓: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度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丁宁,音dīng níng,在此的是叮咛,嘱咐,告诫。《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汉·郑玄笺:“丁宁归期,定其心也。”《汉书·谷永传》:“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发,以丁宁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颜师古注:“丁宁,谓再三告示也。”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丁宁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