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很长,但又很短。眨眼之间,所有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
1
不知怎么回事,我对街头的算卦之人特感兴趣。
也许是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想从他们那儿得到点安慰吧,
也许是心中有烦忧,想找他们破解一下吧。
也许是因为他们阅人无数,人生经验丰富,想从他们那儿学点做人之道吧。
谁知道呢?
虽然知道这个行业是骗人的,但偏偏爱听他们的谎言。因为实话太骨感,谎言才媚人。
就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明明都知道这个人为人太圆滑,十句话里九句谎,听他之言准上当。但是,这种人天生就有一股吸引人的魅力。眼睛会说话,连声音都带表情。妙笔能生花,死人能说活。听他们说话,就是一种享受。但听过之后,并不当真,因为在听之前,早已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只当听一场迷人的现场表演罢了。
于是,闲来无事,又来到了算卦老人的面前。
2
同以往一样,问他们住址,出道几年,生意如何?
这位老人很实在,不像有的人为抬高自己的价值,故意给自己加标签。他高高瘦瘦的,戴一顶草帽,细眉善目,口齿清楚,当他摘下草帽扇风的时候,我看见他的头发全白了。
我以为他入行几十年了,听他一说,才知道,也不过十年的时间。他说,早年间他是做旅馆生意的,这几年生意残淡,就不做了,才出来摆摊,不指望赚钱,图得是解闷。
”那您的师傅是哪里人呢?”我问。
他说,他是在做旅馆生意的时候学的。那时候,他的旅馆里住了一帮做算卦生意的江西人。一来二去,他们混熟了,那些人就把自己的拿手活教给了他。
现在这几年生意不好做,自己也老了。在家闲着没事,看电视也看够了,就把自己学到的这点皮毛活拿出来,给自己挣点零花钱。
“你以前是做生意的,手中应该不缺钱?”我问。
他说,我说得对,他说,他有四十子女,两儿两女,子女都过得不错,连孙子孙女都能挣钱了,年来节到,都给他钱,自己也有老年钱,还吃着低保。两方面也有三百多元,够自己零花的。说起低保,他说村里许多不合格的低保都被取消了。他因为办得是病保,所以没被刷掉。
孩子们都在老家,他住在城里,自己租房子住的,一年也回不去几趟。
说来说去,他始终没提他的老伴,看这情形,也不像有老伴的,如果有,他能长年累月不回家吗?
我说,“您这辈子过得不错,早年做生意,不缺钱花,现在又赶上了好时光,生活富足,您是老年中的有福之人。”
听了这话,他感慨万千。说,人生都不容易,我也不例外,只是内心强大罢了。世界上哪里有人是一帆风顺的。
话说长了,他才告诉我,他这辈子过得一点也不顺利。人生“三不幸”。他就占了两个,就是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如果不是他心大,早就被击倒了。
”原来您也不容易,还真看不出来。”我很感慨。
3
他说妻子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是喝农药死的。大儿子也死了十多年了,得了不治之症,突发性心脏病,医生也救不了他。
大儿子死后,儿媳又“坐山招夫”,生活总算又有了依靠,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而您一直没有续弦,依您当时的条件,不应该单着。”我对他的情况充满了疑问。
他长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是啊,我那时候,也是远近闻名的有钱了,年轻时,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妻子走后,说媒的人也不少,可一听说家里四个孩子,上面还有公婆,都给吓回去了。”
原来如此。
“那您妻子为什么喝农药,是和您闹矛盾,还是和老人家?”
“不是和我,是和我的母亲,就为了管孩子,鸡毛蒜皮的事,就惹出了大祸。”
奥,又在婆媳关系导致的家庭矛盾!
“她喝农药之前,您没在家?”我问。
”在家里,还守在身边呢。也没拦住。”他摇一摇头,显得很无奈。“我妻子脾气犟,怎么说也劝不下。”
接着,他给我讲了当时的过程。
那时,他整在外地工作,有人给他传信,说家里出事了,让他赶快回家,他接到信,就急忙往家赶,还没进村,早就有人等在村外接着他了。千嘱咐万叮咛,让他到家千万不要发火。他说他年轻时脾气火爆,不能容事。
回到家,看热闹的乡亲挤满了院子,见他回来了,人们才散去。
由于村民的嘱托,他忍住没对老人和妻子发火,到了晚上,又好说歹说的劝妻子。好话说尽,嘴唇说干,还是哄不住妻子。为了一防万一,他让妻子睡在里面,他睡外面,一晚上都不敢闭眼。他说,夜太长了,老虎也有打嘴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稍不留神,妻子”呼”得一声从床上爬起来,瞒着他下了床,撒腿就往外跑,他赶紧下床,就在他穿鞋的功夫,妻子已跑到院里,等他赶到,妻子已经抱起药瓶喝了,紧接着又喝了几大口凉水。
他慌了,赶紧叫人送医院,那时候又没机动车,出门都是木头做的地排车,还没到医院呢,在半路上人就不行了。
老人说,当时,她如果不喝凉水,也许能救活。唉,就该着那么死吧。她是早就绪了心要死的,不然药瓶凉水怎么那么及时,我紧赶着都没拦住。
“从此,你一个男人拖着四个孩子,过了这么多年,您真不容易啊。”
“是啊,毕竟熬过来了。几十年了,就像发生在昨天。时间过得真快。”他不由得感叹。
真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人是不经磨难就过完一生的。
4
他说一个人在城里十多年了,回农村已经不适应了。在这里熟人朋友非常多,一点也不孤独。
末了,他突然告诉我,最后这几年,还有人给他介绍老伴呢。我说,你条件这么好,当然有人给您介绍了,如果是在乡下,中年丧妻的都没人跟,别说老年人了,条件在那儿限制着呢。
“不过我没应,怕孩子们不接受。”他说。
“咋说呢,这个问题很复杂,尤其是老年人再婚,虽然说现在社会开放了,没有人反对了。可搁在个别家庭,还是矛盾丛生的,毕竟双方都有子女,子女都有自己的想法,?搞好关系的不多啊”我说完,他认同得点了点头。
“不过,我前些年认识了一个女人,现在六十多岁了,是个小学教员。”这时候,他脸上明显有些喜悦之色,“我们约好只在这儿见面,不回双方的家,也不告诉双方的子女,等几年老得不能动了,再各自回自己的家乡。”
“奥,原来是搞地下恋情的,你们还挺时尚的。”我为他们高兴,“这样真的挺好的,双方都有个伴,还不影响各自的家庭。”
没等我问,他就说,“现在她去沈阳帮她女儿看孩子了,过了年正月再回来,我们经常通电话,昨天她还嘱咐我注意休息,保重自己的身体。”
“您真幸福。”我为他高兴。
5
最后,他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绿塑料皮小本子,已很陈旧了,上面沾了许多条横七竖八的透明胶带,他说这是他早年干活的会员证,一看年月日,是七九年办的,果然时间不短了。
这时,他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女人的照片,很漂亮也很年轻,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
”这就是我说的小学教师。”他指着那张一寸彩照对我说。
”她长得真年轻,哪像六十多岁的人啊。”我把像片拿过来,看了看又递给了他。他把照片又小心翼翼的放回原处,装进衣兜里。
我临走的时候,他显得很激动,站起来送我。并说:“看你挺实在,我们说话也挺投缘。我才跟你说了这些陈年旧事。以后,有空可以到我那些去玩儿。我就住在附近。”
“有时间一定去看您。”我要附和着说。
大多数人,表面看起来风风光光,招人羡慕。可是,哪个人的内心没有一段辛酸史啊,只是他自己不说破,外人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