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一些华丽丽的写作方法,并嘱咐学生一定要学以致用,可收上来的作文依然是干瘪瘪的。究其原因,学生缺少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重视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有效地将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写”心理,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心理状态中来。
我在教学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就上了这样一节创新写作体验课。写作题目《美丽的校园》;写作要求:借鉴本课的绘景方法,描绘出我们的美丽校园。写作课流程如下:
一、对照板书,梳理绘景方法。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我设计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等问题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品读过程中,我采用不同颜色的笔体醒目地提醒学生本段绘景时用到的多种绘景方法:如调用多种感官绘景、运用各种修辞、写作顺序等。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老师的板书做好旁批,加深印象。
二、构思《美丽校园》,绘制思维导图。在我的示范、启发下,学生也能够绘制出一份思维导图来。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想让同学们先想好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景物可写,这些景物又有哪些特点,采用什么方法来加以生动地描绘。这样的构思,不仅让学生对本次写作训练有了一个清晰的思维,又为下一步学生能有序地去观察体验校园美景做好了铺垫。
三、亲临校园,观察体验美。学生已经从课文中得法。我就地取材,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孩子们如脱笼之鸟,兴趣盎然地观察着、体验着、记录着。时不时有同学惊喜地喊着:“老师,你看那枫树上的红红的果实像不像高举的火把?”“老师,来摸摸这绿茸茸的苔藓!”“老师,听听这般悦耳的虫鸣声!”“老师,我觉着咱们的百草园也毫不逊色,园中有画,画中有园,有一种天然的艺术气息!”身边一孩子由衷地赞叹着……就这样一节课的观察时间,孩子徜徉期间,看着,嗅着,闻着,摸着,感受着,不断地发现着,惊喜地表达着。
四、下笔成文,美篇宣传校园美。学生观察体验之后,我让学生回家完成习作,同时让有条件的孩子利用手机制作美篇,用自己的慧眼,优美的文字,图文结合在来宣传我们的美丽校园,这样我们既有效地巩固了本次的写作训练要求,又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写作欲。
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习作片段中有了这样的精妙表达:
“秋天的百草园,良多趣味。花喜鹊在枝头唱着丰收之歌,蚱蜢在地上跳着热情之舞,枫树穿着绚丽的花衣,高举着红艳艳的火把,欲把这秋色尽情展现。流连其间,仿佛置身于多彩绚烂的画境中,让人不愿出来。”
“墙角的那排笔直的白杨,奋力向上,如哨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树叶子也会吸引到你,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只见那树叶不停地翻动着,一会儿是白花花,一会儿绿莹莹,别有一番情趣。”
“秋风吹起。看吧,那排绿柳舞动起来了。风吹得更起劲,柳条舞动得越肆意。看吧,那排绿柳舞动起来了。风吹得更起劲,柳条舞动得越欢,犹如绿色的波浪不停翻滚着,翻滚着。给这书香校园增添了无限魅力。”……
著名作家曹文轩也曾说过,作文写不好的一大原因,是对这个世界缺少“凝视”。的确,如果我们把孩子局限在教室里,交给他们再精湛的写法技艺,可能孩子们也不会写出多么灵动的、有感情的习作来。走进大自然的语文远超教材中的语文!这一次的习作课的成功,启发我们多花点心思,多利用身边的素材,引导我们的学生多去实践体验,我们的孩子们也会妙笔生花的。我想说,上作文课,我们不必硬生生把孩子们按在教室里写,我们也可以适时走入大自然中去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