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微信上可以看到我们的现在
有部电影叫做《楚门的世界》,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他的所有行为都被拍下来给观众看,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而我们和他的区别在于,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生活可以被记录下来,供朋友圈里的人欣赏。我们在朋友圈里秀吃,秀喝,秀房子,秀车子,秀恩爱,秀旅行,秀加班,展现着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可以说微信记录下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朋友圈里我们永远是主角,朋友圈里很多背景都是美丽的,不完美的东西都可以用美图秀秀或者各种软件P掉。最后朋友圈展现的就是我们化着精致的妆容,穿上名牌衣服,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喝着星巴克。
2.在QQ上却看不到我们的曾经
学校是象牙塔,社会是原始森林。翻开曾经的QQ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非主流的文字,各种点名,各种留言和没有修图的挫照。象牙塔是因为父母承担了我们本该承担的艰辛,于是在没出社会之前,我们可以像个孩子,展现自己原本的面目。可以自在地哭,没心没肺地笑,可以非主流地45度角仰望天空。在离开象牙塔之后呢?我们会进入社会这个原始森林。然后陷入各种看不见的心灵梦魇,我们开始攀比,开始拿着并不丰厚的工资买衣服买鞋买包来包装自己;我们开始现实,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我们收起棱角,戴上面具,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我们开始勾心斗角,以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开始沉溺于舒适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没有动力去改变提升自己。我们删掉QQ空间上非主流的自己,将一切不完美的过去都掩埋。
刚刚逛了一下高中同桌的空间,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一位上司对她大学毕业的下属说:“你是这样幸运,你却羡慕我的房子、我的车、我的钻石耳钉。我都不知道你在羡慕些什么。我有的岁月都会带给你,而你有的我再也不会重新得到。你真的没有必要因为你的衣服不如别人、包包不是名牌,或者存款还不到五位数而觉得不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再也没有比二十三岁的贫穷更理直气壮的事情了。相反,你不知道当你的年轻肌肤上带一点汗水,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眼中是怎样千金难买的美好。 我不是说我羡慕你,因为我自己的二十岁过得足够耀眼。其实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喜欢每一个阶段的自己。”
3.总有一些人过着我们心里期望的生活
18岁的我过得没心没肺,会去同桌空间留一堆一堆的废话,比如你吃了我很多北京方便面记得要还啦。时光就像挥霍不尽一样够我吐槽。
20岁的我过得挺潇洒的,还会给同桌每天发微信唱歌,给陌生人寄明信片,学学画画。
24岁的我下班之后只觉得累累累,只想想睡睡睡。 上班之后的生活好像是为了生存或者生计,磨灭了很多美好的幻想。 也不想和人深交,只是宅在家里,偶尔看一本书。
直到大学时接待过得一个沙发妹子过来。我们聊梁文道,窦文涛,许子东,一千零一夜,无印良品,旅行,南北差异,厦门,台湾。那时候我们一边找小吃,一边畅所欲言,我也好像把憋了那么久的话全部倾倒出来。彼此完全没有障碍和顾忌。她只待了一夜就走了,带着我心底的那份不羁去了台湾毕业旅行,和我曾经一样说走就走。好像印证着我内心认同过无数次的那句话--总有一些人过着我们心里期望的生活,至少是某一段生活。她的空间有九份,垦丁,池上,花莲。这些照片泛着的是一种希望的光芒,生活中除了工作中与人攀比产生的种种压力,还有很多美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不用真的去寻找那个田野,只要心底不要忘记那个有着稻香的梦想就好。当然我的朋友圈里面还是有人在践行着这句话的人,有带老妈游遍东南亚的小伙,有去日本独自打拼的学长,有派遣去越南的室友,有在最高学府读研的未来博士。
朋友圈诉说着我们五光十色的现在。可当我们回顾我们最初的扣扣空间时,最初的照片没有了,幼稚的誓言也消失了,留言板的各种方式的踩也绝迹了,甚至有的人直接关闭空间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一直被记录的过去好像一下子被抹掉了,有些突兀也有些伤感。电影的最后,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我希望在最后的最后,我们能够正视我们每个阶段的自己,包括我们曾经非主流的QQ空间,毕竟那是我们的青春。正视并接纳自己,才能让内心更加强大。而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