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印象之中,五台山似乎离我很远,比西藏还远,西藏的神秘让我总想接近它,五台山素朴屹立,静候有缘人。今年端午,母亲与我又到山西,距初次去五台山已十年,若不是有文字记录,只是匆匆掠过的景。
2013年夏天,倘若不是母亲一定要去五台山,我还不知何时目睹它的真容。
早上七点从北京出发,中午一点到五台山下。沿途的远山与青松,铺面而来的清新与静谧一丝丝洗净城市浮躁,一点点远离喧嚣都市。年轻的游人不多,青春渐行渐远,黄昏悄然而至,更多经过岁月洗礼的人抑或更易爱上此地,并非一定是佛教徒。
1
四大佛教名山,目睹过峨嵋山与普陀山的风采,二者都是汉地佛教,与我们更为熟悉,在西藏感受到藏传佛教,而五台山是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既熟悉又陌生。当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想是它的名气,也是离京城不远吧。此行第一站,也是我们游五台山第一座寺庙——镇海寺,就是顺治皇帝出家的寺庙。传说文殊菩萨造福百姓,将佛置于海眼上,镇住泛滥的海水,后人在此地建寺院,故名镇海寺,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又相传,当年康熙到此地寻觅顺治,见一僧人扫地,问其法号,曰:“八叉”。康熙走后,突然明白那就是父呀。从寺内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塔上,仿佛看到当年顺治的无情与多情。勿说江山,多数凡人生怕失去眼前安逸舒适的生活,不知满足追名逐利,恐怕来此地,也是求功名利禄。有多少人听从内心的呼唤来此地?无论何种目的,佛皆慈悲地望着我们。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致和象征,多年后,抑或五台山其它寺庙记不真切,大白塔断然忘不了。塔院寺内有两座塔,一是大白塔,二是文殊发台。大白塔是五台山最高的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中国十九佛塔之一。释迦牟尼舍的一颗舍利就埋在此塔。塔基为正方形,宝塔通身洁白,高达70余米,塔身如藻瓶,由细到粗,又由粗到细,塔顶挂了252个风铃,迎风作响,响一遍,就似念一遍经文。大白塔建于西元1301年,是一座古尼泊尔式大白塔。塔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只因佛教讲究的是诚心实意。既无法从里面攀援,更不能从外面攀援,可望不可及。仰望高耸如云的大白塔,仿佛是通住天堂的路,得道高僧就此达到理想之国,功德圆满,凡夫俗子是只能望之兴叹,或者低头只顾赶路,不会抬头。然而佛说,众生平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诚,天使也会借翅膀给你,众生却难以平等,插翅难飞。
再看文殊发台,塔的形状与白塔相仿,却没大白塔雄壮,传说文殊菩萨化成贫妇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是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走出塔院寺,似曾相识之感,遂忆起2012年在尼泊尔猴庙也见过白塔。不同之地相似之景,相似的佛文化。亘古不变的白塔传承着怎样的记忆呀。
2
尚未走出古寺庙的余味,已走进五台山最年轻的寺院——普化寺。它建于明崇祯年间,我们现看到的这座寺庙是1925年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普化寺以其佛、儒、道三教合一与砖石雕刻闻名于世。寺内照壁是五台册寺院中最长的照壁,用砖与石砌成,正中嵌有“福禄寿三星”图案。雕刻精美绝伦,是五台册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倘若天气晴朗,或许我们会看到仰天大佛,在蒙蒙细雨中,在观佛台上,只能看到照片上的仰天大佛。
灵峰寺是仰天大佛所在的寺院。虽说寺内建有东台聪明文殊殿、中台孺童文殊殿、南台智慧文殊殿、北台无垢文殊殿,然而自然奇观仰天大佛才是最大奇迹。不禁为这样的雨天遗憾,导游却说,到五台山遇见雨天,是有佛缘。释然。整座山就是一尊佛,仰望苍天,为众生祈福。惟有佛才敢这样无畏地终日仰望苍天,凡人只需仰望一时,那般神秘、深邃、博大,望久了,会让人心悸。佛懂得,替我们仰望了,只要我们如实心塔般敬畏苍天。
3
既来到五台山,全素宴当然要品尝。一碗碗端上来,有些菜怎么看都不像素食,当然吃到嘴里,还是素。酷似肉类,要想清心寡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饱不了口福,也要饱眼福。吃着素食,在空旷、寂静山野,嗅着泥土气息,不到晚上10点,熄灯睡觉,难得感受一下山野村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为翌日一早去五爷庙烧头香。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不少游客皆来此庙许愿还愿。相传五爷就是五龙王,因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建殿祀之。因五爷喜欢看戏,方建了五台山唯一的戏台。天微明,我们赶到五爷庙,已是人山人海。来此地没有谁会吝啬香钱,平安香、许愿香、还愿香,琳琅满目,人手一把香,谁能没有欲望,谁能安于现状?大家皆恭恭敬敬进去,哪里能见到五爷真容,真怀疑这些人半夜排队抑或通宵未眠,是心诚还是欲望大?烧香许愿还愿的队伍排成几个纵队,队伍长到庙门,连远远望一眼五爷都难。导游说,在五爷庙许什么愿都行,能否实现就看你的佛缘。如果愿望实现,三年之内要来还愿,或是有生之年来还也行,但一定要还愿。可以给五爷还一台戏,也可以给他披龙袍。我们正看到的那台戏就是香客还愿的。香客们显得那样虔诚,安静站在队伍中,脸上看不到一丝不耐烦与焦虑,为自己、为家人,求平安、健康、名利、富贵……皆渴望结下佛缘,期望愿望实现,不远千里也要来还愿,然后再许下一个愿,五爷庙的香火当然会越来越旺。导游说,每一次只可许三个愿望,要抑制人的贪欲。
我们的欲望实在太多太多,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不断挣扎,佛含笑冷眼看我们,回到内心吧,我们听不懂,只说“我要,我要”。总是烦忧太多,快乐太少,人生如此悲观,我们只求眼下快乐,佛怜悯我们,总会满足我们一些愿望。我们就这样时起时落、跌跌撞撞、悲悲喜喜度过自己的一生。看一路磕长头的僧人,衣衫褴褛、目光澄净,周围的人似乎不存在,惟有心中的信仰。我们也来顶礼,我们有信仰吗?信仰什么?
离五爷庙很远了,还能看见缭绕的烟雾。抑或借着香火的烟雾,把我们的愿望带给佛。如果人人的愿望皆可实现,导游说他不做导游了。
4
“乱世求观音,盛事求文殊”,身处盛事,殊像寺当然要去。殊像寺是典型汉式寺庙,是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皇帝经常临幸,建筑以园林叠石驰名。五台山本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其它寺庙也见过,但从未见过如此高大、威武的文殊菩萨像,不愧是五台山的主人。这里只能求学业,不可求其它,比五爷庙冷清许多,却能更好目睹文殊真容。文殊殿内有一尊文殊骑过猗狻的塑像,高9.87米。相传这尊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容,匠人急中生智,用乔面照形捏制,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故,这一塑像又有乔面头像文殊菩萨的称谓。文殊菩萨的像就此在我心中定格。不求金银、不求名利、不求富贵,唯求智慧。若智慧真能求来,世界上定会少许多战争,世上也会安宁祥和许多。
木心说:“命无文昌的人,出身书香世家,也等于文盲。”现在不会识文断字的人极少,文盲却多了。乱世唯求平安,盛事太需智慧,然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金银、儿孙……忘不了,能挣脱这些罗网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文殊菩萨帮我们擦亮双眸,有了平安与健康,还有什么比智慧更重要?
上黛螺顶不仅可朝拜五方文殊法像,还可一览五台山全貌,有一条用青石铺成的1080级台阶的大智路,是通住黛螺顶的必经之路。黛螺顶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大山的半山间又耸立一座小山。登顶之后,只见黛牌楼、石狮与山门皆围在树木之中,若清早来,定是云雾缭绕。因本寺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故来此朝拜称为“小朝台”;走遍五座台顶并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法像,叫“大朝台”。像我们这样的游人,多半选择登“小朝台”。游客大都抢着在大螺顶的牌楼下留影。
倘若纯粹为赏景,不会选择游五台。它的精髓不在风景,然而青山绿树却是必不可少的背景。黛螺顶是五台山赏景的绝佳之地,俯瞰山下,大大小小不同的寺庙,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不是旅游旺季的春夏,而是在萧瑟的秋冬,才会彰显本色。深山、寺庙、僧人,无喧哗人群,惟云雾缭绕,此时此地寻不到,连庙里的僧人也忙着卖票、数钱。高僧往往藏于深山,喧嚣的山下离俗世太近,真正的佛教徒是不会热衷于热闹。导游说歌手李娜在此地出家后,去美国做了寺庙主持。在人生巅峰急流勇退,从繁华走向清冷,走向生命本真,那繁华却是多少人向往,在这里祈佑的呀。
匆匆两天,岂可游遍五台山,倘若真是有缘人,不游完一座座寺庙,不爬完一座座高山,又如何?拜佛祈福,这里皆是佛,福在哪里?抑或,懂得就会快乐,退步、放下,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