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很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这年头时不时就能听说几件信息泄露的新闻,所以很多人都能一秒理解那个九零后女生致周鸿祎的话:别再盯着我们看了。
古代没有360的摄像头,也没有网络直播,但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代有古代的监控设备和监控手段,保护隐私,古人也愁啊。
古代的窃听风云:听瓮和矢服
大天朝从来就不缺少黑科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最早的窃听设备:听瓮。
《墨子·备穴》中曾经收录了听瓮的制造和使用说明书:
“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皮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
用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在瓮口蒙上皮革,埋于地下,瓮内可以容纳一两个人来监听周围的声音,称为“罂听”。
据说听瓮的听辨范围可以达到方圆数十里,效果感人!
脑补了一下这个音效,估计是3D环绕立体声的。
后来,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一种更为先进的窃听器:矢服。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矢服就是牛皮做成的箭筒,睡觉的时候用它当枕头,贴着地面,数里之内的人马动静都能听见,原理是利用中空的容器收纳声音。
这款窃听器已经是多功能的了,白天能当箭筒,晚上能当枕头,还能听声辨位,关键是造价还不高,实惠得不要不要的。因此,矢服常被用于军事侦查,成为侦查兵的标配之一。
汉朝的便衣警察:绣衣使者
汉武帝时有个职务叫“直指绣衣使者”,这些使者身穿绣衣,手持虎符,负责监察官员、执法锄奸,相当于汉朝的便衣警察。
绣衣使者的出现,最初缘于汉朝铸五铢钱后,民间出现了大量盗铸假币之徒,所以朝廷派出绣衣使者来惩治奸猾之辈,打击犯罪。
后来农民起义频发,绣衣使者“奋斧钺而并出”,负责督军和镇压暴动。
除了干这些大事,绣衣使者还兼有一部分御史的职责,随时监控着权贵官僚的言行,如果发现他们私下有不法和不敬之意,就有可能上奏朝廷。
历史上最有名的绣衣使者,是汉武帝时代的江充。
江充这个人颜值很高,穿搭也很时尚,《汉书》中说他“衣纱縠禅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纚步摇冠,飞翮之缨。”因此,江充第一次出现在汉武帝面前就刷了一波好感度。
后来江充被任命为绣衣使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监控天赋。
他简直可以算是狗仔的表率汉代的卓伟,很多权贵的隐私都被他挖了出来,并将不合礼法的事情统统上报给了天子,一时人人自危。
就连极有权势的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太子刘据,都在他手上吃过瘪。
然而,正所谓发飙一时爽,事后火葬场。汉武帝渐渐年老,江充非常害怕武帝驾崩后太子会找他秋后算账,干脆先下手为强。
当时江充负责查办汉武帝最为忌讳的巫蛊案,这个时候,他担任绣衣使者时的强项就派上用场了。
只不过这次不止是爆人隐私了,没有隐私,创造点隐私也要爆。
江充的这波操作非常6,他派出巫师到处挖小人,假造诅咒现场,比如在干净的地面泼上污血,再抓人指认这就是行使巫术之处,用酷刑逼迫很多人认下巫蛊之罪,前前后后牵连数万人之众,弄得人心惶惶。
这场轰轰烈烈的巫蛊之祸最终波及到了皇室。江充在太子刘据宫中挖出一个桐木人,以此构陷刘据大逆不道。
但江充万万没想到,刘据被逼得太紧,又见不到汉武帝辩白,脑子一热,派门客把这帮人抓了起来,把他杀了。
刘据亲自监杀江充时说“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
之所以这样骂,是因为江充之妹嫁给了赵王刘彭祖的太子刘丹,江充在那个时候就表现出了做便衣的天赋,知道刘丹很多隐私。
后来刘丹怀疑他把自己的隐私爆料给了赵王,就想杀他。江充逃到长安后立刻反击,告发刘丹和胞姐及赵王的妃妾乱伦,汉武帝龙颜大怒,将刘丹下狱治罪,在刘彭祖求情之下才赦免死罪,但太子之位却是没了。
父子反目的宿命再次在汉武帝和刘据身上应验,江充虽然被杀,但刘据也被迫矫诏自卫,假巫蛊就这样变成了真造反。
汉武帝调兵和自己亲儿子血战一场,死伤数万,刘据兵败自尽,他的母后卫子夫也自杀了。
一个小小的绣衣使者,利用捕风捉影的谣言就害得大汉数万人受害,皇后太子双双身亡,众多官员受到牵连,汉武帝事后想明白了,自己也觉得很窝囊,下令诛了江充三族。
宋朝的无死角摄像头:皇城司
在古代,秘密监控这个项目单独分了科室开始运作,是从宋朝的皇城司开始的。
皇城司原本是皇帝的侍卫团,但事实上则是个特务营。
《宋史》记载过皇城司的职能之一是: “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
可以看出,皇城司是地道的皇帝耳目,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摄像头。监察的范围也从政务扩大到了民情。
有了皇城司,老百姓就不太敢满嘴跑火车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探子听去,哪怕人在家中坐,锅也能从天上来。
《皇宋通鉴》中记载,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引起了朝野之间很大的争议,王安石曾经派皇城司的人“密伺于道,有语言戏笑及时事者皆付狱。”
那时开封府有个推官叫叶温叟,据说他在任还不到一年,所经手的因“窃议时事”和骂王安石而入狱的案子就有三十多起。
有一件案子是这么说的,有人匿名写了张纸挂在树上,说变法以后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大家赶紧想办法自保吧,希望朝廷能管管。
王安石一看,敢黑我变法?马上自掏腰包悬赏抓这个匿名小号。
有个村民也是点儿背,他正好赶在这个时候蹲墙角画圈诅咒,说杀了王安石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就这么一句碎碎念,就被皇城司的人探听到了,马上把他打入大牢。
王安石鉴定这人肯定就是匿名骂变法的黑子,下令严刑拷打,这人被打得死去活来也不承认。衙门也没办法,用辱骂朝廷命官的罪名判了他三年。
这事被皇帝知道了,笑说:村民无知,打十七下板子也就是了,这才拯救了这个躺枪的群众。
小透明随口说了句话就能传到当朝宰相的耳朵里,皇城司监控手段的厉害可见一斑。
当然,皇城司的监控并不光是用来鉴黑的,宋真宗时,皇城司曾经揪出过化装成商人的辽国间谍,也查出了一些贪腐的官吏,还是起到了一部分整肃吏治的作用。
只不过,随着宋朝政治统治的腐败,皇城司最终还是沦为了捕风捉影、官吏倾轧的工具。
南宋秦桧当权时,“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满街都是密探,随便闲聊两句调侃一下时政,就会被抓,还要重判。
这才叫360度无死角摄像头呢。
锦衣卫和东厂:监控技术哪家强?高清截图加回放
宋朝的监控手段已经很犀利了,但比起明朝来还是不够看的。
大明朝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监视两百年。从明太祖时期就有锦衣卫,明成祖之后设东西二厂,都是一流的监察机构。
锦衣卫的巅峰时期人数多达五六万人,遍布天下,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情报网,人民的公私生活几乎全部都在监视之下。
明太祖朱元璋疑心重那是出了名的,即使是很赏识的臣子,也要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能放心。
《明史》中记载过朱元璋监视官员的两件事:
一件是文臣宋濂有一天宴客,朱元璋秘密派人窥探,第二天,朱元璋就开始发问:昨天是不是请客了?请的都是谁?上了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笑着说:“诚然,卿不朕欺。”
连上的什么菜都在监控范围之内,宋濂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一位叫宋讷的国子监祭酒身上。
朱元璋让密探画出宋讷某天的状态,发现这个臣子一脸怒容。第二天询问缘故,宋讷说有个学生冒冒失失的,把茶具打了,我深感自己教导无方,所以面有怒色。您是怎么知道的呢?于是“帝出图。讷顿首谢。”
监视就监视吧,还有实况截图高清回放是闹哪样?
宋讷: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到了明朝后期,由宦官把持的东厂开始与锦衣卫分庭抗礼,成为明代顶级的情报机关。
东厂的全称其实是“东缉事厂”,其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别看都是宦官当权,东厂里正经供奉着岳飞像,取意勿枉勿纵。只是东厂的所作所为一直啪啪打脸,最终运作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明朝克格勃。
东厂的情报搜集能力比锦衣卫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的大太监刘瑾、魏忠贤都做过东厂的首领,朝野上下、大臣百姓的一言一行都在东厂的监视范围之中。
《明史·魏忠贤传》记载,在魏忠贤当权的时期,“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僇,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百姓路人闲聊几句,稍有冒犯魏忠贤的言词,就会被他知道,抓起来剥皮、割舌头。大家走在街上碰面都不敢说话,只用眼神交流。
明人夏允彝的《幸存录》中评论魏忠贤为人“凶恶非常”,说北京城中曾有五个人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胆儿肥的人说魏忠贤迟早要倒台,其他人都劝他不要乱说话,这个人说魏忠贤总不能抓我去剥皮吧,怕什么?
要不怎么说flag不能随便立呢,当天半夜,这五个人都被东厂抓了。出言冒犯魏忠贤的那个人四肢被钉在门板上,让另外四人围观。
魏忠贤说“此人谓不能剥其皮,今姑试之。”
——这人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我就试试。
他让人用融化的沥青浇遍这个人的全身,等沥青干了再用锤子敲打,只见这人的整张人皮都跟着沥青完整地脱落下来了。
围观的四个群众受到了巨大的惊吓,魏忠贤赏了他们每人五金,说是压惊费,把他们放走了,这件事也成了东厂监控技术的年度最佳广告。
本文作者:琴城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