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相信最近被《人民的名义》刷屏的肯定不只我一个,看过剧的人一定会对大贪官赵德汉印象深刻,这位穿着中山装、吃着炸酱面,住在老民房,家里的陈设简朴至极的“清官”,却在他隐蔽的豪宅找到了满墙满床的人民币——现金 2亿3955万4千6百块!
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他声泪齐下:“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在侯亮平提及自己孩子一年三四万的补习费后,赵德汉马上答到:那也得投资,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大概也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总想着“为了孩子多赚钱”,宁可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更谈不上为自己的成长“付费”,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却舍得不计成本的“奢华投资”!
如此育子理念,值得借鉴推广吗?
2
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是个苦命孩子。爸爸因病去世得早,是勤劳朴实的妈妈在年迈的爷爷奶奶的帮衬下,把他和两个姐姐拉扯长大的。如今,两个姐姐都已自立成家,懂事的姐姐虽嫁做人妇,却还是帮衬着妈妈一起供他读书。
可是,这孩子从小就没吃着什么苦头,一点不懂得体贴艰辛的妈妈。平时他穿戴体面整洁,性格也开朗,学校收取相关费用时,他也从不拖拉。学习成绩倒是看得见的“贫困”,可吃穿开销一点儿也不逊色与一般同学。
按照相关政策,象这样的家庭只要出具相关手续证明,是可以免费享受学校早餐。可是,爱虚荣的他却怎么也不同意妈妈到学校办理这些手续,要强的妈妈只得硬着头皮支撑,为维护着宝贝儿子的自尊心,五十出头的她已是饱经风霜,苍颜白发,叫人不忍直视。
一直被妈妈“富养”着的他,却因为吃不得上学起早床的苦;吃不得上课听天书无聊受憋的苦;吃不得做作业劳累的苦;吃不得因屡屡违规被老师批判的苦;吃不得······
初中混了一半就提前让自己毕业了。真不敢想象那位含辛茹苦的妈妈,如何接受这样的现实?更不敢想象,如此“富养”怕吃苦的孩子,以后如何在社会立足?这种“富养”,又有什么意义呢?
3
是的,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遗憾的是,我们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孩子,往往假借爱的名义,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伤痕累累,也让自己在陪他前行的路上心力交瘁。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写道:“父母,是不容易做的,一般人认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马、养鸟、养鱼,都得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能养得好。”
为人父母,却没有上岗培训,没有层层选拔,我们当然要不断的成长。但比做更好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成长为更好的成年人。只有自己学会取悦自己,才会知道如何与孩子为伍,如何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养孩子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的事,我们却常常用力过度。父母用无微不至和全盘付出,换来的是疲惫不看堪的自己,和羸弱无能的孩子。那些“我是为你好”除了伟岸的爱,背后更多的是牺牲,是阉割,是绑架。
所以,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要做个好榜样,不然上行下效、承前启后,最后心痛的是自己,受苦的是下一代。
4
看过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
3对新婚的年轻人在教堂祈祷:上帝啊,请赐我一个宝宝。
上帝将3个天使,变成3个可爱的孩子,在3个家庭里同时出生。
二十年后,3对夫妇再次来到教堂。
第1对说:“上帝,您干嘛赐我们一个暴戾、蛮横又贪婪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
第2对说:“上帝啊,您赐给我的孩子胆怯、自卑又无能,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第3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上帝说:请审视你们自己吧!
3对夫妇忽然在心中看见了自己。
第1对夫妇看见了自己的暴戾、蛮横、贪婪,以及婚姻生活中的终日厮杀;
第2对夫妇看见了自己的胆怯、自卑、无能,以及他们对对方的冷漠和轻蔑;第3对夫妇看见了对方的热情、聪明、有爱心,和彼此的相爱。
他们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虽是一个寓言,却再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孩子会像镜子一样,反映着父母的一切。他身上的,正是你身上的;他心里的,恰是你心里的。
你将什么播撒给他,他就会长出什么果实:你若温润如玉,他便成谦谦君子;你若粗鄙无知,他便成跳梁小丑。快乐温和的父母,养育出聪明可爱的孩子;严厉冷漠的父母,养育出自我苛责但又自我轻贱的孩子。
5
我的闺蜜原本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因为父亲的早逝,使她初中未毕业就到社会学手艺谋生,让她从小尝过了生活的艰辛,也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路打拼至人生中年,终于守得了“一亩三分地”,过上了安逸逍遥的日子,儿子也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多么令人羡慕的小生活。
可,考上高中后的儿子,如同“功成名就”的她一样,开始放松了自己,导致学习成绩每况俱下,原本悠哉的闺蜜急得寝食难安,缠着问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我想了很久,回复了她一个小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请教寂静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反问:“你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是改复印件还是原件?”
道理并不深奥,却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问题。
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就是你在孩子心中没有形象没地位。如果你能在孩子心中有地位,孩子能不听话吗?如果你在孩子心中有形象,孩子可能不顺从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一个白纸,他今天这个白纸画得乱七八糟的,是父母所在的原生家庭的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父母就像水壶,孩子是水杯,如果我们空空如也,贫瘠羸弱,那我们凭什么来言传身教滋养孩子?
6
聪明的闺蜜被一语惊醒!
她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正是自我放弃成长的折射。觉醒后的她将紧盯孩子的目光及时回收,开始转向了自我,企求以自身的改变来寻求突破。
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开启了自我成长的管理计划,让身体和灵魂一起奔跑起来:报名参加了跑团,并不擅长运动的她从挑战自我起步,强迫自己每日早起跑步锻炼;报名参加写作班,重新拾起了丢弃了二十多年的笔墨,开始试着每天日志,记录并反思自己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坚持每周给高中住读的孩子写一封信,与孩子分享挑战自我的经历,突破自己的愉悦。希望给读高中的孩子以身示范,与之“并肩作战”!
的确,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早起跑步和提笔日记,对于早已习惯“朝九晚五守摊点、隔三差五打麻将”的她来说,无异于“脱胎换骨“般的”重新做人”。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连家人都不看好,但每当她犹疑动摇时,一想到给儿子写信分享自己该如何交代时,便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如今已坚持半年的她,真的是“梅开二度”般的美好起来:特别的自律,每天5点不到起床跑步,轻轻松松就能拿下十余公里;除了坚持每天手写日记之外,还开始了“简书”写作,发到朋友圈赢得点赞无数。
一改原先的萎靡颓废,格外的神采飞扬:日渐轻盈的身姿,愈发文雅的谈吐,看得见的明媚与光彩,让每一位重逢的老朋友都忍不住惊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更令人欣慰的是,闺蜜儿子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原本敌对的母子,而今变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提升成绩越来越有自信了;与同学、师长相处,曾经内敛的儿子,也渐渐开朗起来,肯主动也老师、长辈打招呼交流了;曾一度要放弃学业的儿子,竟然和她回了一封“自我成长管理目标计划书”,让她感动得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7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父母努力奔跑,孩子自然会在后面跟随,我们到了目的地,孩子自然也到达彼岸!反之,如果做父母的只知道在后面不停的催啊催,变成你跟随孩子,那怎么可能到达目的地呢?人生无常,时间宝贵!所以做用自己的学习成长引领孩子的那个父母。没有天生的成功家长,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父母的角色是天赋予的,但成功的家长角色则一定是学习出来的。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学习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在孩子面前,家长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是小事。想让孩子生长出父母希望的样子来,父母的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当父母自己做到了优秀,又尊重和关爱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不用再言语很多,孩子自然能发展得比较优秀。
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70%孩子的心理障碍并非源于贫穷,而是源于父母的不修边幅!
想让孩子多优秀,就要让自己有多美好!要想改变孩子,父母要先富养自己,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