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影响力武器之“对比原理”,能够让顾客在不知不觉间超预算消费。其实,比“对比原理”更厉害的手段比比皆是,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讲的“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给你一个桃子,你会还回去一个苹果,甚至一个西瓜。就像随份子一样。我结婚的时候,亲朋好友随份子的不在少数,我心里一直都记着。假如明天有人要结婚,我肯定只多不少的随回去。这就是简单的互惠,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机制,一种礼尚往来的风俗,一种人类独有的文化。
每个收了份子钱的新人,都会在心里有一种潜在的亏欠感。如果对方结婚时不随回去,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感觉自己贪钱忘义,不懂得回报。
作者西奥迪尼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埃塞俄比亚于1985年经历了天灾人祸,经济完全破产。但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仍然向陷入地震灾害的墨西哥捐赠5000美元。因为1935年意大利入侵时,墨西哥曾援助过他们。时间没有冲淡他们报恩的心,偿还人情债的义务感战胜了一切。
其实,像这样的互惠在生活中应用很广,而且成功率颇高。通过这种互惠原理的使用,我们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在地铁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人举着微信二维码,让人帮忙关注,但很少有人会搭理这种事情。有一次,我发现两个年轻女孩在地铁口给行人免费赠送小黄鸭发卡,可以夹在头上那种可爱的小鸭子,每送出一个,她们就会说:“拿到您扫一下二维码,支持一下我们的创业,谢谢!”收了小黄鸭的人很少有人拒绝。
对于销售者来说,互惠原理的应用不仅仅是你情我愿,带着强迫性的恩惠也会同样有效。而且,互惠原理还会触发不对等交换。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描述人类文化围绕赠礼过程产生的社会压力时说:“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
有一次我带父母去天安门游玩,路过南池子大街,一位残疾人拼命往我手里塞国旗,等国旗到了我手里后,他请我买一份地图。就这样我免费得了一个五毛钱的国旗,又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张我并不需要的地图。
一个优秀的销售者会熟练的运用这种原理来获利。对一个人施加恩惠,他必然会以恩情报之,少有人会以德报怨。通过小小的恩惠,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有人说,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不予理睬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亏欠感会让我们在得到他人恩惠后,感觉到不舒服。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亏欠他人会给我们背上沉重的心里包袱。在社会大环境下,知恩不报的人往往不被大众所接纳。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刚入职时,我们都是轮流请客吃饭,他也参与,但是从不回请,久而久之大家就都把他孤立了,没人愿意跟他交往。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一个互惠让步的说法,这是互惠原理的另一种运用方法。当他人向我们提出一个请求时,我们拒绝,之后对方退而求其次,提出另一个小请求,我们会觉得既然对方让了一步,我们便有义务也退让一步。用书面的说法,这种方式称为”拒绝——后撤”术。
这种方法在我们购物讨价还价中经常运用,商家会故意抬高价格,顾客会故意报低价,然后徐徐图之,让对方觉得自己已经让步,他也应该让一步,继而促进交易达成。
如果有人能够将互惠原理和对比原理搭配使用,那么达成销售目的不在话下。
对于互惠原理我们应该怎样提防呢?无他,只能抢先出手,让互惠原理不能够轻易激发,或者搞清对方的意图,对套路我们的互惠手段不予搭理。
希望对互惠原理的解读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的生活避免更多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