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静悄悄的图书馆里,来了一头狮子。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是一头真正的健康的非洲雄狮,它的腿部健硕,牙齿尖利还有着一头象征着权力的鬃毛。
可是,图书馆里见不到大惊失色、四处逃窜的人们,只有管理员马彬大叫着馆长麦小姐的名字。
麦小姐头也没有抬,只问:它有没有违反图书馆的规则呀?
马彬摇摇头,麦小姐接着说:那就不用管它。
接着,狮子在图书管里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不仅到处溜达,还打起盹儿来。
讲故事的时间到了,狮子也是和孩子们一起安安静静地听故事,它听得还挺入神。
可是,故事没多久就结束了,狮子不满地大吼了一声:嗷!
糟糕!它违反了图书馆的规定。
这下,麦小姐可不答应,她申明:图书馆不可以大吼,这是规定!
狮子委屈得像一个孩子。
多亏了孩子们求情,狮子才得到了第二天听故事的机会。
第二天,狮子来得比故事会开始的时间要早,它帮助麦小姐打扫和粘信封……
就这样,狮子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也成为了大家的朋友。
直到有一天,麦小姐站在不稳的脚凳上找书……
不好!她摔了下来。
任凭狮子怎么样,它也无法向马彬表达清楚,麦小姐受伤的事实。
它只有选择——大吼一声:嗷!
它再一次违反了规则。
当马彬去找麦小姐投诉时,狮子默默地走向了大门……
真相大白,原来狮子是为了解救麦小姐而朝马彬大吼的。
很多天过去了,这头善良的狮子却不见了踪迹。
大家都在期盼着它回来……
连讨厌它的马彬也外出寻找它。
终于,在大雨中的图书馆门口发现了它。
他告诉它:有些时候,规定也可以被打破的。
当狮子重新出现在了图书馆里,图书馆沸腾了,人们没有在意什么规则。
狮子收获了所有人的欢迎与麦小姐甜甜的拥抱。
2
走近“图书馆狮子”
《图书馆狮子》的作者米歇尔·努森是美国知名的童书作家,她在图书管工作多年。因为对图书馆的热爱,促使她多次创作了以图书馆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图书馆狮子》就是其中一本。她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神奇地方,它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所有的人光临。”
第一次读《图书馆狮子》就被敦厚善良的狮子而深深吸引,它就像一个孩子,对于喜爱的事物无比专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善良,对待一切一视同仁,喜欢听故事,享受着帮助他人和被需要的感觉。
同时,它又有如孩子般信马由缰,捣乱成人的安排。第一次故事会结束时,它会生气地大吼。
米歇尔·努森为小读者们编织了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体验世界密切相连的文学世界,真切、生动,适合孩子且富有吸引力。
在儿童文学的语境下,即使人们在图书馆里见到一头大狮子也能镇定自若,狮子也可以和大家成为朋友,甚至可以救人。
多亏了孩子看待生活、理解生活的独特视角,让故事充满了天然的童趣。
也多亏了这种荒诞艺术在儿童文学中的精彩展现,构成了独特的图画文本叙事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他们所亟需的游戏快乐。
这种高度的文学性洋溢着游戏和想象力的力量,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和培养。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主角不是别的动物,而选择一头狮子呢?
这还要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总馆说起,它位于纽约市最繁华的第五大道。
这座图书馆于1911年5月落成,门口有一对石狮,它们象征着坚忍和刚毅的精神。米歇尔·努森的灵感就来自于它们。
3
遵守规则or打破规则 这是一个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是不可或缺的,成人严守“社会丛林法则”。
于是,我们把这种法则带到家庭中来,要求孩子也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
这个时候,往往会发生各种矛盾。
比如说天气渐热,一个三岁孩子,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他怎么也不肯脱下棉衣。宝妈刚开始还耐心劝导,可后来失去了耐心,再加上早上时间特别紧张,她不得已吼了孩子。孩子在大吼中害怕了,听话了,脱下了棉衣。可事后宝妈非常后悔,带着内疚与自责度过了整个上午。
相信很多家长有类似的经历,为了让孩子遵守规则,我们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是”火山爆发“,似乎每天都在“妥协”与“强迫”中游走。
很多人问,有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呢?
图书馆里的规定,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遵守规定,狮子可以在图书馆里自由阅读;
打破规定,狮子通知到了马彬,救了麦小姐。
哲学思想和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提问。
遵守或是打破,这是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的命题。
《图书馆狮子》成功地引发了我们对于规则的提问。
中国有一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一句成语——“墨守陈规”。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在为了更加和谐的共存,不断地建立规则、推翻规则、建立新规。
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方式,谁也无法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不论我们提出的问题能否找出答案,这个提问的思想和精神就指向着哲学的思想和精神。
豆包团子
读童书,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