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又
秋夜初凉,万籁消寂。伴随着朦朦露水我独自漫步在园内,为我最新的绘画题材寻找灵感。像往常一样,我行至梧桐树下席地而坐,准备与新一轮的秋色“相遇”,领略这秋天的爽朗,感怀这咏叹的基调。静时片刻,一阵微风预期而至,荡起了阵阵沙响,也吹散了我整夏的浮躁。泛黄的梧桐树叶也随从“风意”纷置落下,红、黄、绿参杂的色彩“挥洒”在空气之中,润色了萧涩的地土,也渲染了无味的空间,这也让本来寂寥的院落展露一丝“情义”。霎那之间,一股凝固的画面得以呈现,仿佛照相机的抓拍功能,将这一情景记录下来,这也打开了我的思绪。
我本身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人,一句对话、一件物品、一种场景便能引起我情感的波动与思想的潮涌。这可能与多年的艺术训练相关,“感性”、“捕捉”与“感悟”已经成为我的“影儿”,随处相参。望着这偏黄的秋叶,我在想年复一年、季节辗转,秋叶的落下还会迎来明年的生长,泛黄的梧桐还会迎接新朝的绿意。时间赋予它们多大的恩赐,虽瞬间绽放却可跟从来年的春风,重焕生机。然而,我们面对时间的步步流逝,却只能“坐看”,无法追回。到底“何为时间”,我沉浸在思考之中,是朝昏相伴的日月交替,冬去春来的四季轮回;还是百年沧桑的尘封记忆,指针跳动的声声滴响。这看似习惯、熟悉的自然元素,我却在此刻无法抓住它的外形;这看似简单的生活内容,我却无法彻底阐明它的真谛。试想,与人类共存的“时间”要素,我们与它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人”作为主体,“时间”为客体,我们以主动的情感浸染于“时间”之内,享受时间给我们的欢乐与历练;还是我们只能成为无助的客体,任凭时间的“捶打”与“侵蚀”,将我们带入无际的未来。我无法得知,只能用笔迹的滑动推敲,在体会它时候,也只能用“争取”、“珍惜”、“追赶”等词语来修饰它。唯一能让我肯定的就是时间它无法超越、也无法摆脱。而当我用不同的语言对照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中国汉字的组合对于“时间”的内涵表达最为准确。它由“时”与“间”组成,“时”是一种太阳慢慢运行的轨迹,无形,只能形象的表达与感知。而“间”则是一种有限的空间维度,有形、可感、可观,两者的结合共同诠释它的含义。“时间”也就可以解释为:一种可使其他物质产生变动的“因子”,以及在有限空间维度中穿梭的过程。它是直线的,一旦逝去,便不可挽回。这种感悟也让我对祖国的汉字与文化更加崇敬,更愿意去体会字体的内涵。而之所以又将“时间”比作“改变其他物质的因子”,是由于“时间”具有改变与流动特性。它可通过分、秒、刻的累积使婴儿由幼稚转为成熟,也可以使精壮的青年由青春走向衰老。我们可以从人成长的历程见证时间的“流动”与“塑造”|功能,也可以从父母参差的白发,领教它“消耗”的威力。可以说,时间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成就人,也可磨损人的生命。它犹如一把公平的“利器”,不因对象权贵的高低而收起它锋芒的“利刃”,也不因你卑贱的身份而隐藏它怜悯的“情怀”,时间面前我们人人都有权去经历,也都有义务去珍惜。
也许,想到这,会无意产生一些感伤,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但抒发此等的感概也人性所使,我们之所以会感叹时间的隐退,追忆欢乐时光的雀跃,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含有爱,含有对美好事物的盼望与信念。我们不愿意这最美的时刻从生活中流逝,也不愿意我们挚爱的亲人、朋友离我们远去。我们因爱而产生信念,因爱而想摆脱时间的束缚,欲留存人间的美意于永恒,我们又因爱而更加珍惜时间。也许,在我们生命体内流淌的这份真挚情感,才是真正击败无情岁月的“基石”。“信念”、“盼望”、“爱”也就成为我们高过“时间”的重要“器具”。“追赶”时间不如与其“胶力”,与其“对抗”,不如停下经历,不如让时间的流动自由地穿梭于我们的人生,绽放我们更馨香的生命。想到这我知道了绘画的题材,那就是与时间“相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