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郑国的时候,郑国对他很不感冒,“无礼于晋”,对重耳很无礼。等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做了国君后,决定和秦国一起讨伐郑国。还有一个原因是郑国和楚国走得太近。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秦、晋军队兵临城下。
在郑文公的要求下,郑国大夫烛之武夜见秦穆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秦穆公高兴,撇下晋文公,单独与郑国订立盟约后撤军,留下杞子、逢孙、扬孙戍三位将军帮助郑国防守。
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去世,十二月,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去世。
杞子派人报告秦穆公,他现在掌管着郑国都城北门,如果“潜师以来”,郑国可得。
秦穆公问老臣蹇叔,蹇叔不同意,秦穆公没听他的。但秦袭郑不成,反被晋算计。晋先轸认为,秦国不哀晋之国丧,而伐晋之同姓郑国,是秦无礼。于是“败秦师于崤”,秦军三主帅被生俘。这就是著名的秦晋崤之战。
后来,在文嬴(秦穆公之女、晋文公夫人、晋襄公嫡母但不是生母)的请求下,晋襄公放了这三个人。在秦大夫们皆言崤之战是孟明之罪的情况下,秦穆公没有撤换孟明。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些625年,孟明帅师伐晋,以报崤之役,结果又被晋军打了个大败,且被耻笑为“拜赐之师”。
两战两败的孟明继续得到秦穆公的重用。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再次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紧接着,继续记载说,“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左传》在这时原意是说,秦霸西戎,是因为重用了孟明。
但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说苑·尊贤》记载说:“秦穆公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及由余,据有雍州,攘败西戎。”《谏逐客书》曰:“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其他史籍也有记载。
除了秦穆公西取由余于戎的记载外,关于由余的出身,笔者未得到确切的记载。兹录网络相关介绍如下:“由余(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由余,字怀忠。周武王的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晋鄂侯的曾孙。春秋时期晋国人,因曲沃武王伐晋流亡到了戎地,会说晋国语。戎王听说缪公贤能,所以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用计拜其为上卿,由余为之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并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左传》接着记载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一)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出自现存《诗经·国风·召南·采蘩》。全诗是: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蘩,fán,就是白蒿,生于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因此,这是一首反映人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主要叙写为了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
但王秀梅译注《诗经》认为,这是一首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但是,如果”蘩”就是白蒿,那是不能用来养蚕的,即使养蚕过程中也使不上。因此,还是理解成为公侯祭祀而采蘩的好。
公侯之事的事,指祭祀,这在《左传》等史籍中大量使用。但“被之僮僮”、“被之祁祁”两句最不好理解。有的解释成发髻高高挽起或头发散发。
这首诗的大意是:
去什么地方采白蘩?就在沼泽和水塘。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去什么地方采白蘩?山涧之中溪流旁。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说:“《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此处引诗,是说秦穆公能以忠信待人,故人能为其所用。
秦穆公“举人之周,与人之一”,是说秦穆公人才全面衡量,任用人才专一,用人不疑。百里孟明视两战两败,甚至被生擒,但秦穆公仍然用之。
(二)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出自现存《诗经·大雅·烝民》。全诗是: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首诗较长。一般认为,此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
这首诗相对好理解。君子在这里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孟明能够早晚努力不懈。忠心事奉穆公一人。
(三)
“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出自现存《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全诗是: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子桑是秦国大夫公孙枝的字,是秦穆公时期重要的大臣,曾向秦穆公举荐了百里奚。公元前651年,秦穆公想支持晋国公子夷吾为晋侯,公孙支提醒秦穆公注意夷吾猜忌、好胜,不好对付,秦穆公不听,立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47年,晋国有灾向秦国借粮,秦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支持。公元 前645年,韩原之战后,秦国俘获晋惠公,公孙支主张放回晋惠公。百里奚到秦国为相,公孙支极力推荐。秦穆公以他为上卿,公孙支让百里奚,秦穆公以百里奚为上卿,公孙支为次卿。
《文王有声》是歌颂文王伐崇后迁都于丰、武王灭纣后迁都于镐两件大事的诗。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是最后一章,意思是把他的谋略留给子孙,辅佐并使他们安定。诒,即贻,遗留。厥,其,他的。燕翼,像燕子用羽翼护佑其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