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喜欢李宗盛的那首《希望》,尤其是那句“如果能够陪着她们一起成长,生命里就算失去一些别的又怎么样。”为了孩子,毫无保留的付出,是每个父母都心甘情愿做的事情,我们总是希望把最好的、别人都没有的东西给她,让她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但什么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们需要什么,又不需要什么,我们可能想的还不够。我也是个父亲,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难免不够全面,仅供参考。
一、孩子要的不是多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见证他每一点进步。
孩子本身是没有功利心的,比如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你开车送她也行,骑自行车可以,走路、坐公交也无所谓,唯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不要迟到。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的态度影响了孩子,于是孩子们开始比较,谁是坐汽车来的,谁又是坐自行车来的。“爸爸,我们能买辆汽车?”“妈妈,我能不能也坐汽车上学?”孩子天真、随意的问题,我们马上当真了,当成了很重要的奋斗目标,没车的买车,有车的换更好的车,汽车成了一家人的面子问题,于是我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然后不停的安慰自己:这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有面子。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这些吗,真的把这些看得有那么重要吗,我想引导还是很重要的,你告诉孩子,骑车也可以很快,骑车不会堵车;甚至直接告诉他,我们家的条件虽然差一些,但给你的爱一点都不少,不需要羡慕别人。孩子会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因为他会慢慢明白,你会陪着她看地球仪,看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哪里;你会和她打羽毛球、陪她堆雪人,去滑雪;在她比赛的时候,你会默默看着她,给她鼓励的眼神;在她迷茫时,你会给她讲你小时候的事情;当她孤单时,总能想起还有父母这个坚实的后盾。而这一切,才是真正重要的。
他的成长里贯穿了你的身影,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你的鼓励和分享,他知道:即使物质上差一些,并不是他不配,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梦想一定能实现。
二、孩子要的不是各种说教、各种道理,而是做表率给她看,和她一起干。
很早就听别人说,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很多道理谁都懂,孩子也一样,他也知道,吃多了糖会坏牙,看多了电视会毁眼,老是玩手机会影响学习,但真的做不到,控制不住,因为没有那么强的自制力。当他看到你喝酒到很晚,打麻将到深夜,每天甚至都看不到你的身影,也不知道你在忙些什么时,你嘴上的爱就没有了支撑,你单纯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别人面前毫不客气的批评时,孩子除了表面的顶撞,就剩一肚子的不服了。
我们总是说,望子成龙,望子成龙,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没有错,但没有人规定孩子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反过来说,孩子望父成龙有没有错呢,为什么我们就要把这种现象成为拼爹、啃老,大加斥责呢?
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首先不做。孩子就像一个法官,也像一个模仿器,他会仔细评判我们每一个行为,当我们对别人不尊重时,很难相信他会善待每一个人;当我们总是牢骚满腹的时候,很难相信他遇到困难,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我们完全不会自控,没有自律,想一出是一出的时候,很难相信孩子会有计划性和执行力。
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放大镜,你平时在人前隐藏的那一面,在孩子面前可能暴露无遗。所以如果想让孩子阳光一些,那你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想让孩子言出必行,那你先做个计划表,养成一些好习惯,然后邀请他一起加入;想让孩子不那么物质,自己首先要有个强大的内心,有足够的自信,和坚实的行动。
做给他看,行动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会一直看着你,在为你点赞的同时,自然会增加前行的动力。
三、孩子要的不是我们未曾实现的梦想,而是心中最想到达的地方。
关于孩子的未来,我们总是站在各个角度、动用各种关系、穷极各种办法,替他们考虑,为他们规划,却忘了问一句,哪些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也一样,我们即使看着他长大,也会有不了解、不清楚的地方。个人感觉,孩子需要的不是知道,哪个地方景色最美,哪个地方最为宜居,哪个大学实力最强,哪个行业最有前途,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思考问题的一套方式方法,比如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实现,遇到困难怎么做,如何制定计划,又如何有效执行等等。总之,既要有方向、有目标,更要有行动,有落实。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思考习惯是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我要什么,而是我要为此做出什么,做到什么,如果一旦没有做到,又应当承担什么,而不是只管上车不管买票,只做选择不管结果。要有梦想去飞翔,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要能在人前描绘一个个美好的愿景,更能在人后付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努力。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不可能永远为他们做选择,也不可能为他们的每一个选择买单,既然这样,那就多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看重这些选择是不是我们喜欢的,而要更多关注他们为了这些选择,做出了多少努力,有了多少改变。如果没有,告诉他们一定要慎重,存在哪些漏洞,应该想到哪些困难,又应该如何应对;如果有,那就默默关注,好好鼓励,需要时搭把手,做他们最忠实的观众。
end。谢谢阅读,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