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为露台上的花草清理枝叶,突然发现一盆落地生根的巨大叶片上停留着一只蝗虫(«诗经»里它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曰螽斯),不仔细观察还真看不见它,颜色如叶。忙叫正在为写作文而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女儿来观看。
女儿看到后问我是什么东西,我告诉她,这就是"传说"中的螽斯。«诗经•国风•周南•螽斯»篇里,曾热情歌颂过它。古代因螽斯多产(一胎约88~99子)而赋予它更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多子多福,象征着旺盛的生殖力,象征着人多力量大。
在给女儿讲«诗经»时,曾给她提到过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翡翠玉白菜"。那棵白菜头上就雕刻着两只螽斯。据说这棵白菜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的陪嫁,白菜象征新娘子"清清白白",螽斯则祝福多子多孙。这种寓意,在古代书画中也有体现。南宋宫廷画家韩佑的一幅«螽斯绵瓞图»上就画着两只瓜田里觅食的螽斯。而瓜瓞(«诗经•大雅•绵»有"绵绵瓜瓞"。)也寓意着多子多孙,双重寓意,子孙满堂。可见,古代螽斯有着美好的寓意,并非我们今天认为的"害虫"。当然,残酷的现实,客观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蝗灾"后的尸骨遍野,常让我们对它没有什么好感。
在这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在这楼高八层的地方,小小的蝗虫从何而来?难道它也有«时代广场的蟋蟀»一样的经历?难道千年前在«诗经»里名叫的螽斯逃到了这里,为的是让我们认识一下,再告别这危险的人类世界?
它可真会选地方,我这片露台一年四季常青常绿,蔬菜瓜果花花草草不断,可真是个"理想国""永乐岛"。女儿也好奇它从何而来。问女儿还记得«诗经»中关于螽斯的诗句吗,"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女儿脱口而出。
孔子曾说«诗经»之作用"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而今人只知其名不识其物了。名与实难对应也。螽斯即眼前之蝗虫,女儿终见其形也。如今农业高度发展,农药足以消灭像蝗虫之类的昆虫,哪里再见它们呢?在梦中吧,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