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3000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出现了大饥荒。在情况无法好转的情况下,人们发明了一个补救方法。他们用一天专心致志地玩游戏,这样可以忘记吃饭。接下来一天他们吃饭。依靠这个做法,他们熬了18年。期间发明了骰子、抓子儿、球及其他各种常见游戏。游戏不仅仅是逃避现实,游戏也可以是有目的的主动逃离,甚至成为对现实饥渴的有效填充。
身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甜蜜的凝视吗?还记得孩子蹒跚学步时,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还记得回家时,孩子依偎在你怀里的笑脸吗?还记得在床头给她唱摇篮曲的温馨时光吗?还记得与孩子大手拉小手,一起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吗?但幸福总是那么短暂,我们发现自己经常与孩子陷入战争状态,并且情况越来越糟,所渴望的亲密交流也变得遥不可及。例如:婴儿期怎么哄都没法让他安静,稍大一点后他就开始发脾气、耍性子,读小学三年级了,睡觉前还要生气,12岁时就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闷闷不乐。一遇到这些情况,我们那份深厚的父母之爱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甚至愤怒。我们要么惩罚孩子,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就说:“好吧,我懒得管你了。”我们之所以会冲孩子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我们和孩子一样,心中感到深深的孤独。我们仍然爱着孩子,但那曾经清澈纯真、饱含信任的凝视,却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记忆。我们很想重新联结起亲子感情,其实孩子也抱有同样的愿望。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做。
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是重建亲子之间情感联结的桥梁。游戏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和孩子的压力。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1、孩子为什么游戏
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的时间越长。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过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来进行的。游戏就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方式。人类的童年期之所以越来越长,就是为了使人拥有更多游戏时间,即学习时间。游戏重要性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首先,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例如:“过家家”类的游戏;第二,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据观察,黑猩猩喜欢在同伴的手掌上挠痒,特别是它们刚吵完架的时候。人类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对亲密情感有无尽的需求。童年期,孩子通过游戏交朋友,培养社交能力,形成自己的归属感。第三,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重新回顾事故的经过,不过这一次的事故中,掌控者是孩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情会逐渐恢复平静,摆脱孤独感和无力感,并增强自信。从孩子热衷于扮演医生、老师、爸爸或妈妈等角色,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另外,儿童心理学家已经注意到,游戏对于有过心理创伤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如果孩子经历过车祸、地震或家庭暴力,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把这些创伤重演出来,因为游戏是孩子所拥有的能够让他们表达感受的为数很少的工具之一。游戏对孩子的疏解作用,就像我们大人喜欢和朋友聊天一样。
一般来说,一个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存在必须重视的心理问题,就像一个成人没能力工作或不愿意谈话的情况一样。受过严重虐待或不被尊重的孩子,需要首先学会游戏。
2、游戏是建立亲子情感联结的重要方式
人生无处不联结:怀孕,喂养,搂抱,相视,玩耍,分享,安慰,倾听与交谈,友谊与共情,爱与关怀。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温暖联结,是缓解焦虑和恐惧的最佳方法。联结让孩子感到安全、自信和快乐,相比任何药物和奖惩措施,亲密联结最能赋予孩子力量,从而在根本上产生有意义的改变。
然而,生活不是只流着奶和蜜,分离也是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孕期结束于胎儿与母体的分离,婴儿期结束于孩子爬出去探索世界,我们与孩子分手去上班而他们去上学。还有一种心理上的分离,就是当我们生孩子的气,或者当孩子生我们的气、当他们害怕、当他们感到孤独时。这类心理分离,就是联结断裂,而且更为痛苦。联结断裂是很多行为问题的根源。对待“干坏事”的孩子,我们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关禁闭、罚站、羞辱、打骂、威胁、指责,或者扬言不在爱他。这些方式将导致更严重的联结断裂。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结断裂时,我们讲的任何道理都只是正确的废话,甚至孩子还会叛逆。
对父母而言,游戏是与孩子重建联结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游戏欢乐、有趣,并且要求大人跟随孩子进入他们的世界。很多联结断裂的发生,都是因为孩子被迫进入大人的世界、听从我们的安排(几点必须上床睡觉,早晨起床必须争分夺秒等)。的确,我们有时不得不强加给孩子一些规矩,但是如果这样导致了联结断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游戏和关爱来重建联结。
3、亲子游戏的类型和作用
(1)运动游戏
运动游戏可以是一些简单的攀爬、摇摆或者跑来跑去。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这类游戏,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获得足够的运动游戏机会。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都坐着,回到家里也是坐着看电视。运动游戏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是在用身体学习。大人都宁愿坐着思考和讨论,而实际上通过游戏和身体运动来解决养育问题,要比坐着谈论更有效。
运动游戏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格林斯潘提出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基本做法是,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运动,或者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你再指定频率,迅速地转换:“快一点儿,慢一点儿,慢一点儿,快一点儿,超级快……右边,左边,右边,左边……用左脚跳,现在换右脚,两只脚。”类似这样的游戏也是治疗孩子情绪控制障碍的最好的游戏之一。
(2)角色置换游戏
现实中的各种规矩,在游戏中被暂时叫停,并通过新的游戏编出新的剧本,创造出新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角色发生了转换,孩子们成了医生、老师、父母、霸王龙,年幼的孩子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大孩子变成了成年人,这就是角色置换游戏。在角色置换游戏中,力量弱小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角色置换对恢复孩子的自信特别有帮助,能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的困境,克服恐惧等被压抑的情绪。
我女儿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时,会经常在家里玩上课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她一直扮演老师,让爸爸扮演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然后,她把学校里老师上课时的一举一动完全模仿出来。有时候,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她们也都要扮演老师,学生的角色永远是爸爸。
(3)假想游戏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说,进入假想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飞跃之一。假想游戏对于象征性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孩子很快便能进入假想游戏中,有些则需要大人来帮一点儿忙,比如拿起一只毛绒动物玩具,用好玩的声音说话,或者用“我们来假装”这样的话开场。
然而,放眼望去,很多游戏中,孩子演出的游戏都来源于荧幕上大人编好的剧本。我们无法禁止与电视有关的游戏,特别是战争游戏和武器游戏。你可以试图禁止,但结果往往导致他们更加饥渴,因为禁果总是最诱人的。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玩这类游戏,以弄清楚那些影像和故事所代表的意思。通过与孩子一起玩,我们才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故事、角色以及想象游戏的的源泉。
你知道谁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儿童专家吗?他们了解孩子的动机,知道孩子的关注点以及相关的情绪。他们这些人,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孩子、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然而,他们这么卖力,却是在为迪士尼、卡通频道、广告公司和玩具公司效力。他们的兴趣在于牟利,为了牟利而关心怎样让孩子笑,什么令孩子害怕,孩子们喜欢玩什么。
这些企业密切地注视着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也密切注视着电视和杂志。媒体比我们要有趣、好玩太多。《萧瑟的童颜》的作者艾肯曾谈到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以美国为代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定位为可以榨取的消费者。玩具商、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事实上,未成年人的可随意支配的花费,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
现在的孩子,已经到了没有玩具就不会玩游戏的地步,他们与生俱来的游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衰退。我女儿和她的朋友在一起玩时,如果不能玩电子产品,她们经常会发愁的一个问题是:“玩什么呢?”另外,到了七八岁时,她们也不喜欢户外玩耍。因为,户外没有玩具作为道具,她们就什么也玩不了。平时固定的玩伴也很少,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帮助,她们自己也没有能力组织一场集体游戏。
(4)打闹的游戏
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都会打闹,但原因各不相同。人类的孩子之所以对抗和打闹,有时是为了考验自己的体能,有时纯粹是为了寻开心,有时却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
对于所有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是性格活泼的还是天性文静的,与成人玩这类经过设计的打闹游戏,都会有所裨益。那些到处惹事生非的孩子,需要有人专门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把他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而那些不够活跃的孩子之所以需要和成人玩对抗游戏,是因为这样能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打闹游戏中,只要听到了孩子的笑声,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没有走错。所有的笑都是好的,笑是一种疗伤的过程。笑声所传达出的愉悦富有感染力,带领父母和孩子不断跟随笑声的脚步。
4、预留“游戏时光”
游戏治疗大师兰德斯与赫梅尔说,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唯有孩子自发的游戏,才能充分表达这些情感。游戏的过程为孩子治愈了伤痛,释放了情绪,缓解了紧张。当孩子情绪稳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才有可能顺畅。很多时候,在孩子“执拗、哭闹、倔强、生气”的那一刻,父母即使学过很多育儿方法和技巧都难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情绪会带走我们的心平气和。
游戏时光是家长或其他大人为孩子预留出固定的一对一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人必须不受干扰,注意力专一,所专注的只有联结、参与和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游戏时光是游戏力的加强版,所加强的是更多热情、更多参与、更多亲密和自信的认同,更接受孩子感受的态度,更愿意把自己的情绪暂时放在一旁,更活泼和兴奋地进行游戏。这对父母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会忘了做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游戏经常是乐此不疲地简单的重复,在我们眼里显得幼稚又无聊,我们常常玩着玩着就走神了。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陪孩子玩游戏是一件非常考验我们耐心和专注力的事情。
游戏时光可长可短。对孩子来说,15分钟甚至10分钟已经心满意足。当你预留了游戏时光,也就等于给了孩子情绪释放的通行证,使他们能够处理一些平时无法或不允许触及的问题。
女儿从小就会和爸爸玩打闹的游戏,她开心的笑声总让家里充满了欢乐。女儿是一个敏感的小姑娘,在爸爸出差的时候,她会显得有点低落。特别是晚上,她总会担心家里会有小偷。在了解了游戏力的作用后,我决定每天晚上临睡前陪她玩一段时间的游戏。游戏的内容大多时候是我跟随她,玩一些她喜欢的假想游戏,并且把假想游戏完成了绞尽脑汁的连续剧。偶尔,我也会提前找一些打闹的游戏,让她放声大笑。这样坚持玩了半年后,女儿的安全感增强了,情绪更稳定,变得更愿意合作,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她体验到与人玩游戏的乐趣后,相对网络游戏,更愿意选择与人玩。在学习之余,经常主动找同学和朋友玩,甚至独自去从没有去过的邻居家,只为了和别人聊天。
5、总结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他们的语言,才能最有效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们的心声,我们赞赏他们的努力,我们相信他们能够合作。
游戏是我们和孩子建立亲子联结的简单有效方法,它让我们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都能与孩子联结,拥有更多乐趣,让孩子没有压力和恐惧地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