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总结来的更晚一点,其实是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主要感觉去年一年折腾的有点凶残,连续换工作以及地点,一路走来有纠结,有痛苦,有快乐,有兴奋,有迷茫,有得有失,所以想了很久,还是来记录下这一年的关键点。
离职 -- 新路线
16年的总结在这里16年总结,其实在发布这个文章之前,就已经跟阿里那边再谈新的offer,会以P7的级别入职阿里--闲鱼部门。这个offer也是犹豫了很久,毕竟要离开北京这个生活工作了很久的城市,换到杭州去,还是很纠结的。感觉吸不到那个熟悉好配方的雾霾还是会不习惯的。跟家里人商量了好几次,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最终决定接受这个offer,当时考虑的几个方面是:
- 在罗辑思维我开始遇到上升的瓶颈,公司并不大,也不会存在各种评级的标准,那么我作为一个架构的上升通道就很窄,因为已经存在一个前端负责人,所以这种title就不会再有了,虽然Leader表示可以可以单独让我再拉起一个前端团队,但是我觉得这样并不好,因为整个前端团队人并不多,分散力量做事情没有必要。
- 当时受到rank的文章影响,以及weex,RN的火爆,我自己判断未来三端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所以我当时提出了要把三端团队整合在一起的想法,但是被Leader否决了,那么这条路线的上升通道也被锁死了。
- 同时我也复盘了下自己的职业路径,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BAT这种级别公司的工作经验,那么我可能还是需要去这种级别的公司看一看,学习一下。
- 当时也考虑到去杭州定居的可能性了,也算是相应号召逃离北上广。
-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为啥不走技术深度路线,非要什么Title之类,一个原因是当时很难有业务场景来做研究支持。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就不提了。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选择接受了这个offer。
阿里
在元旦去马来西亚潜水之后,回家过完年,收拾了自己行李,来到了杭州,2月8号入职阿里--闲鱼部门。不得不说对于异地来杭州的入职人员,阿里这方面的安排还是很给力的,前两个周都可以免费住公司的协议酒店。附近有班车,基本有2周的冗余时间来找住的地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其他公司我不知道,但是阿里西溪园区还是非常漂亮的,设计的很精美。请原谅我这渣渣辉的摄影技术,在阿里带的这段时间,总结下来自己主要做了2件事。
一、 产品思维思考
当时入职后,我的Leader对于闲鱼的鱼塘业务有更大的愿景,所以在我们做平常的业务的同时,想要做一些技术上能推动业务发展的探索,为此我们组了一个小的3人小Team来做这个业务探索。
后端的朋友选择了技术构架层面去做业务附能,数据的同学选择了数据分析层面来寻找方向和机会,而我比较尴尬,这两个方向都不行,于是挑选了产品方向(并不是黑PM)去探索新的业务形态(有点不自量力的感觉,转行了PM)。
相当长的时间,我在思考产品的东西,主要是社区类产品为啥没落了,比如贴吧,豆瓣社区等,原来很火的社区类产品逐渐不行了,大家不玩了。当然最终也没有特别牛逼的结论出来,只是有些想法,可以供大家讨论下。
社区类产品中心化还是比较严重的,老人利益抱团,会排挤新人以及不守他们潜规则的人,这样新鲜血液就很少,基本没啥新的内容产出了。
水贴过多,导致内容质量急速下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没有优质内容更难吸引优质人才加入贡献。
广告贴很难禁止,特别招人讨厌,管理成本很高,所以需要吧主这样的人工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目前很多并不是因为兴趣,而且为了利益,有灰色收入才来做吧主的,大家懂得。
初心变了,很多人或者组织都把这些社区当做渠道来使用,功利性很强,当初的很多氛围基本遗失殆尽,老人或者优质人员流失,格调沦陷。
社会变革,大家变得急躁,碎片化时间变多,不愿意花大量时间来写内容,特别是没有利益的情况下。
上面是一些比较简单和浅薄的观点,欢迎随时指正。
二、Weex的探索
我们部门的前端比起淘宝、天猫来说,人数还是偏少的,但是业务还是要做,比如日常性的运营活动,产品页面等等。所以入职没多久,就有了一次关于技术选型的讨论,当时我的判断是如果后面我们会大力的主攻Weex方向,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在前端方面积累Vue的组件了,而不是继续用React(PS: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提到Rax也可以,但当时还是Vue和Weex的结合更好点,官方也比较推荐)。
然而当时的讨论,由于大家对是否主攻Weex方向意见不统一,导致没有切Vue组件,还是继续用React写我们的业务场景,现在回想来还是不够强势以及太过顾虑别人的感受。
接下来不久,客户端的同学自己发起了Weex接入,从而导致我们不得不开始跟进,虽然后面回顾,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运行的很好,但我心中还是有些遗憾的,如果早早的我们切Vue开始靠Weex的方向,后续的动作能提前快很多,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这里还是有点缺乏自信,没有坚持自己当时的观点。
关于Weex具体探索有很多文章,我推荐这个 飞猪的探索,他们走的很快,而且很坚定,我还在阿里的时候还请教过侑夕同学的。
抉择
到了7月份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继续又回北京,原因在于:
- 杭州我对气候很不适应,经常生病,太潮湿了,毕竟我是个北方汉子,也许是年龄大了吧,适应力降低了,不像年轻的时候。
- 没啥朋友,周末想找个人出来玩都找不到,这点很尴尬,没啥人说说话,也就有一些很强烈的孤独感吧。
- 做的事情可能没我想象的那么有趣。
所以我选择回到北京,回到熟悉的地方,这里朋友比较多,公司也多,选择比较广,能找到我更感兴趣的事情。最终我选了美团,主要是觉得氛围更好,做的事情更感兴趣,机会也多。
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在阿里的时间里,我其实发现貌似这边的HR并不像脉脉或者知乎上说的那么无情呀,感觉还挺不错的呀。当然有可能是我沟通的比较少,就两三次,其中一次入职,一次离职,哈哈,比较尴尬。我还是觉得这些事情要理智的看待,并没有必要妖魔化HR或者贴上标签,毕竟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有差异的,处理的方式自然有区别。
最后在这里,还是非常感谢我的Leader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每次和他聊天都收获满满,当然也感谢青页、玉缜、广延、归禾、扬羽、岚依、宗心、梁缘等等给我的帮助。
AOW
在离职前,我利用年假去了一趟巴厘岛,继续我年初的潜水之旅,拿下AOW,领略了巴厘岛图兰奔的水下风光。
当然还有各种海滩风景,就不给大家展示了,大家就看看海底风光吧。计划今年继续潜水,地点还在思考。
美团
8月28号,入职新美大,金融平台,智能支付部门。这边智能支付业务发展速度很快,当时也比较看好这里的业务,入职之后,具体工作也变动了很多次,最开始负责消费金融和数据可视化的业务,后面拥抱变化,改成了基础技术服务。
这里大家不要八卦,不要问我,两家公司有什么区别,想搞事情,没门。我是不会回答你们的。
之后,在基础技术服务,我们团队主要做各种基础设施的搭建,包括Web的离线化技术,Era的基础技术生态,以及我们做js文件diff比对的Stark服务。有些新名词可能各位没有听说过,不过没关系,今年这些都会陆续慢慢亮相到外界。关于离线化我们其实在今年的一月份的美团技术沙龙已经讲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其他的两个服务还在优化和完善中,后续会慢慢给大家带来惊喜,尽请期待。
具体地址戳这里:Tech Salon 031:线下支付千万级订单服务——前后端架构实践, 请使用微信打开。
总所周知,我司在12月份调整了一次架构,具体如下:美团调整了组织架构。 跟我相关是如图:
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我的Leader留在的金融平台,整合其他前端团队,而我会负责新到店的智能支付前端团队。
好的,那么重点来了。新的一年,千万订单量的业务场景,等待你的参加。
当然职位要求还是有的,如图: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的加入,我司大门常打开。
结尾
希望18年能打造一个好的前端团队出来,让团队的成员在这一年都能有所收获和成长。
也希望自己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 学车(已经提了N年了)、潜水、健身。
最后把别人送我的话也给大家,自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