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童年不幸福的孩子,一辈子都在治愈原生家庭的伤。
假如,父母是焦虑类型的人,其实,我们也很容易变成焦虑的人,如果,我们结婚了,也很容易成焦虑型的人。
有人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父母,如果,以后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绝不要做父母这样的家长。其实,本质上我们都在复制或者到复制父母,比如,说话方式,思维方式……
一、我们是如何复制父母的
父亲是一个容易焦虑抱怨的人,母亲是喜欢唠叨的人。
有一天母亲把菜盐放少了,父亲喜欢吃咸一点的菜,这时父亲说:“放这么少的盐,家里没有盐吗?”母亲说:“你怎么不来做呢?……”假如,盐放多了,父亲说:“放这么多盐,一包盐一餐放完吗?”母亲说:“我想放多少,放多少,随便你吃不吃……”
到我做饭,我不知不觉,也很容易这样的交流方式。对方也把这种方式复制,我们都成了加害者。
一个没有情商的家庭,孩子本能就复制粘贴父母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在情感关系当中也是一样的,缺乏换位思考能力,缺乏爱的表达能力。没有共情能力,不会从我到我们。
如果,在情感关系中缺乏我们,就没有一体思维。只有我,这也是现在人,普遍得不到爱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爱自己了。
如果,不被发现,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被传承下去,直到被我们发现为止,并且愿意去学习,丰富自己,释放彼此,才会安放彼此的灵魂。
二、我们是如何反复制父母的
岁满则溢
月满则亏
如果,父母是焦虑类型的人,我们要么喜欢抱怨,要么喜欢补偿自己缺失的爱在自己的孩子、爱人身上。这是一种心里投射。
比如,我的父亲,他的妈妈去世的早,母亲,她的爸爸去世得早,所以他会过多的“爱”,不惜干涉我的自由。上学我没有穿过短袖,更别说裙子……都是长袖长裤,我被过分的包裹。即使到现在,出门都让我夏天不穿裙子出门……
这过多的爱,让我感到窒息。我感觉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自由。他们可能觉得我,好坏不分吧!
其实,就是反复制父母,因为,他们缺乏父爱母爱,把这种自己缺失的爱,弥补到我这里,最好是我理解他们。但是,对我来说,我感觉不能呼吸,就像是一个犯人,没有最基本的自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情感关系中,很容易缺乏理性的焦虑,或者讨好人格,自卑……
绝对的溺爱等于窒息
绝对的自由等于悲伤
在情感关系中,也是一样,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复制或者反复制粘贴父母。因为父母没有做出一个榜样。这也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所以,人一辈子都需要学习,努力的去做一个完整的自己,情感关系中,才会幸福,孩子也会复制,生命的意义就是健康又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