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管理课上,有一句话让我很是警醒,永锡老师说,时间管理要先设置休息的时间。我每天都会随时检视自己的行动清单,这张清单上只有一个是与休息相关的,那就是10分钟的冥想时间,而每次做完这10分钟的冥想以后,我都会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但为什么我一天只有10分钟用在这件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上呢?
仔细检视后发现,原来我的时间观主要是一种缺乏的概念,我总会觉得时间是不够用的,内心会有焦虑的情绪,现在的我会不断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而过去的我,则喜欢用熬夜、一心多用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焦虑感。
最近几天因为要做马拉松训练,身体的疲劳度大增,不得不增加了大量的短暂休息时间,以恢复自己的精力值,结果自己的工作效率却反而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思维的活跃度,明显上升了一个等级,许多以前看不懂的东西现在几乎是直觉式的直接能够感应到,根本不需要费劲去思考。也就验证了永锡老师所说,时间管理应该从设置休息时间开始。
1、什么是休息?
我给休息的定义是:
恢复体力、脑力,同时平复情绪的活动。
很多常识中认为是休息的活动只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比如看电影、电视,这是通过让大脑中接收信息部分工作,从而让大脑中负责思维的部分停止工作,所以如果脑残电视剧看多了,那真的会变笨的。这种活动尽管让思维部分的大脑得到休息,但大脑的整体并没有得到恢复,看完剧以后一样很疲劳,白白浪费时间。
类似的活动包括:逛街、购物、社交、打鸡血。
即使你认为自己一天到晚到很闲,但你可能仍然缺乏休息,比如从早到晚打网游、逛淘宝,这其实是很累的,而且你这样做和喝酒是一样,是一种利用成瘾行为拒绝休息的模式,因为真正的休息会让你静下来,而一旦静下来,你才真正做好准备去思考。
判断你到底是休息还是转移注意力非常简单,做完一轮活动后,你拿起一本英语单词书,开始背,如果3分钟后你已经快要睡着了,那就只是转移注意力而已。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项活动会让你的情绪大幅波动,这个活动一定会消耗而非补充你的精力。
真正的休息活动其实不多,也很简单:
NO1——睡觉
NO2——发呆
NO3——有氧运动
前两者不用多解释,就是纯粹让大脑安静下来,而有氧运动比如长跑,做过的人都会知道,当你运动足够长的时间后,大脑会得到充分的安静,就是我们常说的放空大脑,实际上催眠、冥想、瑜伽等等都有类似的效果,只不是这些有点难,不像跑步没人指导也一样能进入那种状态,只是切记跑步的时候别听音乐,因为跑步听音乐其实又是一种对时间的匮乏感,结果导致跑步也变成了一种消耗。
2、多久休息一次
每60分钟至少休息一次。
许多程序员、设计师之类的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会不停的工作,不累死不休息。这完全是小孩子贪玩的习惯带到了成年人的世界,你有见过哪个NBA球员是全场比赛里一分钟都不休息的吗,别说什么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不一样,爱因斯坦也以经常打盹休息著称,就连时间管理界的圣人《奇特的一生》的主角,柳比歇夫,也是一天睡10几个小时,经常休息的主。直接承认吧,你不肯休息不外这么几个原因:
你是个工作狂
你喜欢在工作状态那种感觉,你害怕一旦退出就再回不去了
你根本就不懂如何保持持续的工作状态
再强调一次,找个倒计时器,开始练习番茄工作法吧,休息是为了走的更远,别把自己当机器。
3、投资自己的身体
我不是体能教练,也不是营养师,但我的亲身体会告诉我,当我每天跑1小时的长跑以后,我每天能增加3小时的高精力值状态,工作的成果能增加一倍。当我关注饮食,少吃多餐时,我的思维活跃就会提高,理解力和脑力的持久度都会增强。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在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每天要多睡2小时,也就是一天要睡差不多9-10小时,直到2个月后,我才恢复到7小时的睡眠时间。我刚开始改变饮食结构时,每天都会不断想来一口可乐,经过M记时薯条的香味直接会引的口水直流,但现在我绝对不要再从70KG变回那个90KG的我了。这些就像投资一样,总是要先投入才有回报。
给自己每小时安排5-10分钟的休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和自己在一起,感觉一下身体的各个部分,感觉一下情绪在身上的流动,然后你就做好了准备,对自己负责了。
文章版权信息
- 原文作者:顺流
-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afa920102v6fj.html
- 本文关键词:时间管理,休息,投资,代价,负责,回报
-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团队转发,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