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刺玫瑰
探春初次出场,是与迎春、惜春一起,迎接远道而来的林黛玉。通过黛玉敏慧的眼睛,可以见识这位贾府三小姐的风采:“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的容貌、气质在贾府三春里可谓出类拔萃。
第六十六回贾府小厮兴儿说探春的诨名是“刺玫瑰”,“玫瑰花又香又美,无人不爱的,可惜刺大扎手。”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
第四十回作者又着意介绍了她所住的秋爽斋:因探春素喜朗阔,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从房屋布局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秋爽斋超凡脱俗,室内布置文墨书香四溢,一是有阔大的气派,卧房陈设体现一个“大”字,如大案、大鼎、大盘、大佛手、大幅的画;二是具有文人气息,陈设品主要是文房四宝,字画对联,而不是珠光宝气的饰物;这像是名人雅士的书房,而非闺阁少女的卧室。探春不俗的鉴赏力,正显示了她“文采精华”的深厚底蕴。
(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
很有意思的是,《红楼梦》中的诗社,不是最具有诗人资格的林黛玉、薛宝钗发起的,而是由探春首发的。作者之意在于告诉读者,即使自己的诗作得并不是最好的,但在“诗人”面前,探春亦不胆怯,她要把这些有才华的人组织起来,说明探春具有领导者的潜质。探春发起组建海棠诗社,正展示了她文采风流不让须眉的壮志,一次诗社的组织,显示了探春有主见、有号召力的人格特质。
探春的能力还更多的体现在治家才能上,第五十五回写处理赵国基丧事赏银一事,贾府一众媳妇等着看探春的笑话,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这体现了探春办事的精明、果断。贾府里仆妇众多,这群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探春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连凤姐都夸她:“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
在四十六回,贾赦逼迫鸳鸯为妾,贾母当众责备王夫人。王夫人不敢还一言,在老祖宗头上,谁都不敢说,李纨早带了一众小姑子出去。探春扶着窗听了一听,想了想,走进屋里向贾母陪笑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话未说完,贾母笑着承认自己错怪王夫人了。探春巧妙地帮王夫人解了围,也成功地表现了自己,宝玉说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一点不错,一语道出了探春的机敏灵巧,工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复杂性格,对立的母女关系
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出身是她的悲剧之一。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
探春生性要强,一心想要让别人高看自己,偏偏赵姨娘又不自重每每生事,几次三番让亲生女儿下不来台,这些做法让探春生气的同时也感到非常的难堪。探春一心像王夫人靠拢,赵姨娘也从来没有给过探春一点点母爱。对于出身,探春是非常敏感的,她从小生活的环境、看到的事实,都让她深知嫡庶尊卑、伦理等级的残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只有用“玫瑰的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王善保家的不识相连探春身上都要搜上一回,探春立马变了脸色,转头就是一巴掌,嘴里说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在太太面上,你又有年纪,才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专管生事,你打量我像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接着又对凤姐说:“我要有气性,早一头撞死了,不然岂能让奴才在我身上翻贼赃!”
这段读来让人拍手称快,探春自尊心非常强,王善保家的因为探春是庶出就轻视她,这是探春所无法容忍的。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观点:自卑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这种补偿动作,在探春身上就是建立优越感,树立起自己“主子”的权威,使别人明白,自己不是可以被随意欺凌的。
(四)骨肉分离,飘零的结局
探春命运的结局是远嫁,红学界中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她嫁到海外成为了王妃。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
在第五回游太虚幻境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世;清明递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的旁边是一个女子在大船中掩面哭泣。山遥水远,生离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而高鹗的续书中最后写道探春还回来省亲,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
在《红楼梦》虽然作者赋予了她别的姑娘所没有的睿智,把她塑造成一朵惹人畏、惹人疼的“玫瑰花”。如此多才志高的探春,却因庶出的身份而受到蔑视和压力,由于女性的地位而不能有所作为。探春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胆识的少女,她有着不让须眉的壮志,超越众人的魄力,压倒群芳的胆识,然而,一个生于封建末世的庶出女子,她的出生注定只能是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