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远离父母的原因有很多,有自愿的,有被迫的,有快乐的,也有无奈的……正常情况下,几乎每个孩子一生都有一段远离父母的经历,有的时间短,有的时间长,有的则长及一生。
我的身边有不少留守儿童,小筠是其中一个。他的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而每次回来都是匆匆忙忙,除了过年住的时间稍长一些。小筠很懂事,平时会帮爷爷奶奶干活,在学校里成绩也很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被同学欺负了也不敢吭声。
那次他的父母要回家,他早早坐在门口盼,眼里嘴里都带着笑意,好像过节一样。好不容易盼到父母回家,他兴冲冲地跑上前,牵着父母的手,笑着,一蹦一跳的。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佳心理营养啊。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他们的天空里都缺着钙。
可多少年轻力壮的父母,为了谋生活,只好狠心抛下年幼的孩子背井离乡去打工。每次小筠的父母要回城里工作,小筠都会在父母离开之后偷偷地抹眼泪。他把坚强的表面留给父母,把思念的伤痛留给自己。
孩子小时候远离父母,是被迫做的选择题,出题人则是为了工作为了赚钱的父母。
当岁月把孩子养大的之后,孩子羽翅渐丰,不得不离家去追求学业了。从初中开始,有一批孩子因为住的远,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为了学业,孩子开始了远离父母的启动模式,从此越往上走,回家的时间距离越长。在长久的分离中,孩子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在电话中报喜不报忧。
岁月把孩子养大的同时也把父母都养老了,他们的孩子,也许为了工作,不得不留在外地,难得回家探望他们一次。
我拜访过一对年近八十岁的老夫妻,他们是退休老教师,四个子女事业有成,然而都在大城市工作。这对老夫妻不愿意随孩子们到大城市生活,选择留守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城。他们说,在大城市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住得不自在,这里有熟悉的老朋友,有熟悉的街道,无论何时都不会找不到路……
落叶归根,不正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执念吗?人活着活着便回到了原点。而孩子们正年轻力壮,不愿意舍弃辛苦打拼得来的生活,他们喜欢外面的世界。我们不能埋怨孩子,也不能埋怨父母,在这个时代,留守与被留守都有太多的无奈。
似乎没有谁能够给留守的痛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