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说,别人给她推荐了一本书,评分也很高,可她就是看不进去,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真的没有“读书体质”。
我跟她说,不爱看这很正常啊,并不是每本书都适合每个人。
别人的必读书目也不一定适合你。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是高效阅读的前提。
所以读书这件事其实是很私人化的,不必盲从。
该如何选书,构建自己的专属书单呢?分享几个我实践过的好方法。
01 逛书店,静候“一击即中”
一见钟情是什么感觉?心跳加速,相逢恨晚,眼睛都舍不得从对方身上离开一秒。
遇到一本好书,大抵感觉也是一样的。
看到一本书或者书中的某一句话,有如“当头棒喝”,身体某些部位会发麻。忍不住惊叹“天啊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然后你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读完。
虽然网上买书有优惠,还是建议大家有空逛逛书店,逛逛图书馆,随手翻一翻,寻找那被某本书“一击即中”的喜悦。
02 带着目的去选书
学生时代读书多为了备考,成年后的读书,要么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要么是为了消遣娱乐。
有明确的目的,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书。
比如我的读书营,8月共读主题是精力管理,所以我选的三本书也是与“精力管理”相关的,而且三本书侧重点不同。
03 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
如果你通过一本书喜欢一位作者,就把他写过的书都找来看一看吧。
我喜欢台湾的创意天后李欣频,曾经一口气找来十几本她写的书。
作为一个高产的作家,她的书会有一些重复的内容,但是一口气读完十几本之后,好像和李欣频在隔空对话,成为了朋友,也一下子拎高了自己的维度。
我也喜欢过李笑来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财富自由之路》等书都适合反复阅读,看过他的几本书,市面上很多关于个人成长的书都可以不看了,没他写得透彻。
我还喜欢松浦弥太郎,他的小册子特别适合想要放松的时候来读,也常会给我新的启发。
有人喜欢毛姆,有人喜欢张爱玲,有人喜欢莫言,有人喜欢菲茨杰拉德……
找到喜欢的作家,就是找到了一位可以随时随地与之对话的良师益友。
04 枢纽书
所谓“枢纽书”指的是,书中作者提到过的书。
像古典、成甲、武志红等作家,都习惯在书中提到对他们写作有启发的书,甚至会列出参考书目。
枢纽书,也叫“书中书”,是一条隐秘的好书通道。
05 参考豆瓣评价
豆瓣上的评分众多网友评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不尽然。
有一些好书被打了低分。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剽悍一只猫的《一年顶十年》分数都不高。
如果你对个人成长感兴趣,如果你是自媒体从业者,那么这两本书都会对你非常有帮助。但也有些人认为这些书写的都是鸡汤,毫无用处。
在豆瓣上,我一般会看两部分内容,一是网友摘录的读书笔记,如果有几句话特别打动我,说明这本书一定对我的胃口,值得看;
这也是大量阅读之后,对文字的感知力更强所带来的“直觉”。
第二看书的简介和目录,目录中如果有我感兴趣的内容,也值得看。
仁者见仁,真的没有一本书适合每一个人。四大名著也不是人人都爱呀。
当你看的书多了,自然独具慧眼,会选书,甚至会帮别人选书。
这5个选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若辰,爱读书的宝妈,曾任跨国公司HR经理,现在是创业公司的股东,每年读书100本+,欢迎你加我微信(daodao7682),我们一起交流。
书评文章:
其他个人成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