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最喜欢在哪里待着?描绘一下这个地方的特点,在这里是什么感觉?
中学时代,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窗户下面是书桌,旁边有衣柜,矮柜,木沙发和床。砂石地板常常被我拖得反光。我在这里觉得很清爽,头脑灵光,身体感觉很自在。
我锁上门,空间就是我一个人的了。但我也常常邀请朋友们来聊天玩耍。
深夜我还在学习时,妈妈送来点心,看着我吃光。那种场景浮现,依然觉得亲切温暖。但有时她给我讲她的担忧和烦恼,我不想听,有点烦。
爸爸喝醉酒了才会来,对我的功课指指点点,其实他并不懂,我很烦他,生气。
又一次弟弟和我坐在书桌上,因为抢一把剪刀而打架。邻居阿姨在窗户外面劝架。我恨弟弟,常常抢我的东西,用脏话骂我,我渐渐和他保持距离。
那个房间现在已经没有了,被盖成高楼,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我住的房间,都要有一张书桌。好像这样才能装下我的心灵。
2.黄玉玲的家庭故事
家庭,最好是有一个强悍有力的人,来防止入侵。
我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四口之家,偶尔有亲戚走动或小住。妈妈保护了家庭的安全,她的强悍有些也是撑出来的。没有爸爸的支持和爱护,妈妈很辛劳和抱怨。
如今我们的小家庭,看起来是比较和谐的。但没有亲密连结的根,不知道能不能顶住风雨。
一个强悍有力的家庭保护者,难道还是得由我来扮演吗?父亲和丈夫都显得有些无力和无知,难道这是家族系统无法逃离的遗传?我在觉察,除了那些坑,我还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
该把《教父》这部电影找来看看了,或许儿子可以成为强悍有力的人。这需要我足够的示弱。
我突然想到,我们家之所以从乡下搬到城里,是爸爸不要再受奶奶的控制,不要妈妈受委屈,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妈妈和一岁多的我就进城了。那个时候,爸爸是有魄力的。
3.武志红的家族故事
守不住边界,也是我的大问题。
也许我们都是在失败好多次后,才找到成功的方法。这看起来像是合理化的防御机制。
一个优秀的乖乖女,是我少女时代的主要形象。顺着老师和父母的意思,我一直都被这样教导。但骨子里的悖逆让我并不满足于这样,我迷失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一个坑一个坑掉进去。
我们内心里面想要的是什么?有没有被一些虚幻的东西迷惑?
那造成人心的上帝会带领我,他自己才是我的满足。
心理学的活动真的有意思,前几天还想起年初在火锅店,和闺密们做的小游戏。我们的生命可以在两个极端延展,有这个选择权。只是要清楚,有些代价,是自己能付的了的吗?
不要看错了!万物本归到上帝那里,他就是答案。在他手中,就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