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亲子运动会,看着操场上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们或走或跳,有的甚至抱着孩子快速跑,孩子是笑的,家长是笑的,周围也是笑的,我感到的,却是深深的失落。
因为那一刻,我想起了十年前的小宝。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那会,她上中班,每天由奶奶接送,有一次学校也是开亲子运动会,她希望妈妈参加,于是那天下午我请了假,匆匆赶去,路上车子坏了,到那时小宝的运动会已经结束。
我几乎可以想象到当别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欢呼雀跃费力比赛的时候,我家的小宝孤零零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盼着妈妈来,妈妈终究还是没来。
那么小一个孩子,她如何去承载这样的失望和孤单?
今天当我给十年后的小宝,说起这件事时,她竟全然不记得了。不记得好,真不愿那种失落伴随孩子长久,就像那种遗憾和愧疚与我一样。
作为一个老师,深知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可因为职业的关系,很多时候会格外关注别人家的孩子,会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别人家的孩子上,对自己的孩子往往疏于照顾。
想想作为一位老师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挺悲哀。
早上还未起床,妈妈已经上班了。下午放学到家半天,妈妈还没有回来,还是清锅冷灶。
在校当了一天老师,到家往往也摆脱不了这个职业特性,于是,这点没做好,那点没做好,如嗖嗖冷箭,一发接一发射过来。
在学校耐心辅导别人家的孩子,鼓励肯定和赞扬,一个都不能少,到家要不落着脸,做错了就是一顿训斥,要不就是累得躺下一动不动,更别说给孩子辅导功课批改作业了。
每天看着班里形形色色的孩子,必然有特别优秀的,于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更多了期望和要求,“我教的学生都能做到,我的孩子更能做到!”鬼才知道,是什么给了老师家长这么牛的底气?
要求班里家长参加学生家长会,一个都不能少,自己却总是缺席自己孩子的家长会,要不太忙,要不走不开。
老师三观一般都超正,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泾渭分明,自己不越雷池半步,也绝对不允许孩子越雷池半步。不会变通,豁达不足,偏执有余。孩子被包裹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城堡里,多了老成,少了稚气;多了僵化,少了灵活。
可也有例外。
同事李老师的儿子提起他,总是颇为自豪。每天晚上,不管多晚多累,李老师到家都会陪儿子说几分钟话。
那段时间里,李老师会注视着儿子,倾听儿子的话,哪怕是一点也不可笑的笑话,李老师听得也非常认真。
闲暇时刻,李老师不仅不会制止儿子打游戏,还会和儿子一起联合作战,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吗,两个人共同研究对策。儿子的小伙伴来了,李老师会坐在旁边看他们打游戏。
没有喋喋不休的唠叨,没有别人家孩子怎么样的攀比,没有你要怎么样怎么样的期望,更没有不能怎么样怎么样的清规戒律,一切都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
“他像爸爸,又不像爸爸,更像我的伙伴和朋友,不过我知道,在我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一定会站在我身边。”李老师的儿子非常肯定。
“在学校忙一天,回家再对咱孩子真的累。可是这是咱自己的孩子,能对别人的孩子那么好,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孩子好呢?分享一个小秘诀,我烦的时候,会把儿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就少了很多的苛求和责难。”
“千万不能以多一个蹩脚老师的代价失去一个合格的爸爸或者妈妈。”李老师总结。
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又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这跟父母的职业有关系,但没有绝对关系。
知晓那么多孩子的特性,去和自己孩子相处,这是教师和子女相处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时间上的陪伴没有那么多,从陪伴的质量上去提升;把孩子真正当成别人家的,我想这样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件幸事。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