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浪潮工作室看了一篇文章,主要是批判穷人思维,文章着重批判了《穷爸爸和富爸爸》这本书,然后举了很多的例子来反驳书里的论点,但是我觉得整篇文章的杀伤力都不及最后一段话,大意的意思是《穷爸爸和富爸爸》本书的作者一直在批判穷人思维,提倡富人思维。但是最终让作者变得有钱的不是他的富人思维,而是他写的《穷爸爸和富爸爸》这本书。
这种驳斥手段叫诉诸人身,我不驳斥你的观点和论证,而是直接攻击你的人格。
咋看之下,这有点无理取闹,成熟人嘛,应该就事论事,好好地攻击别人人格干嘛。
不过我想举个例子,假如今天刘强东跟你说,男人千万别有什么出轨绯闻,不然自己名誉容易破损。
这句话很有道理。
但我想你心里的直接反应是,你自己都有出轨的绯闻了,还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
无非就是想说,很多时候,诉诸人身往往比有理有据地驳斥对方的观点更有杀伤力。
再举个例子,第四季的《奇葩说》里的陈铭是个很优秀的辩手,但是马薇薇给他起了个外号,鸡汤王,经常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每次陈铭说得非常精彩,马薇薇就直接站起来,第一句一定是,陈铭又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了。
这句话颇有些调侃的意思,但是每次马薇薇说完这句话,你很可能会陈铭刚才的一番洋洋洒洒的论证突然没那么有说服力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情绪层面的原因,诉诸人身引发了我们对这个人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都是反面的,比如有出轨绯闻的刘强东,鸡汤王的陈铭。
我曾经当过一段时间销售,我清楚地明白,无论多么严谨的道理,都比不上一个恰当的故事来得有说服力。
神经学家也证明了,往往做决定的都是情绪脑,而不是负责理性的大脑皮层。
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关于信息源,很多时候,我们相信的不是信息的本身,而是信息源。
举个例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话乍听起来没啥感觉,可如果我跟你说这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你很可能会立马肃然起敬,这话说得真对。
还有很多,比如经常被创业者们挂在嘴上的,马云曾说,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但是假设有天马云破产了,那这句话就什么也不是了。
是的,信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这句话的人。
成功者放屁都是对的,但失败者说什么都是放屁。
这句话虽然极端,但是挺在理。
但如果发出这个信息的信息源变质了,无论发出什么信息,我们都难免会保有深深的质疑。
以上就是为什么诉诸人身的杀伤力这么大的原因,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该如何做呢?
无论是作为发出信息的人,还是接受信息的人我们要在说话的时候,要想想自己的信息源是否靠谱,毕竟比起每一条信息都去一一论证,直接从信息源验证会更加省时省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