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籍简介
宋慈的《洗冤集录》成书于七百多年前的宋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医学著作,在病理、解剖、药理、伤科、骨科、检验等方面已有比较突出的成就。
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至今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由于该书以文言文写成,又涉及大量古代的名词,当代人难以进行阅读和研究。这个评注本就是将《洗冤集录》译成白话文,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辨析。这样既帮助读者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盲目全盘吸收,便于中华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谨慎检验
宋慈认为审断刑狱是关系到人的生死、命运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在长期的司法工作中,他一向认真细致,力求还原事件的真相,避免造成冤狱。在以下的两个典型例子里,就体现了宋慈的谨慎态度。
(一)铁钉钉头
宋慈在书中反复提到检验尸体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比如,要仔细察看后脑袋、头顶心、头发丛里,有没有被用烧过的铁钉钉进去。因为,这类创伤不见血,不细看,是看不出伤痕的。
评注者又引用了一则《折狱龟鉴》中记录的“火烧钉子钉入骨内”的古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宋代的尚书张咏在治理蜀地时,一日出行,听见小巷中有妇女号哭。然而她的哭声听起来并不悲哀,却显得十分害怕,这引起了他的怀疑。于是,张咏派下属官员调查。这妇人称其丈夫突然患病死了,而尸体上找不到致命伤的痕迹。离奇的是,这位下属的老婆指点他去仔细查看发丛,果然发现有根大铁钉钉入脑壳里。
张咏心思缜密,觉得事情绝非如此巧合和简单,就审讯了这位高明的夫人。原来,这个下属的老婆曾经用这个方法害死了前夫。开棺验尸证明,那颗铁钉尚留在前夫的脑壳里。最终,这两个善以铁钉钉头的妇女被一并斩首。
事实上,这类案件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有发生,以后就很少见了。
(二)真假伤痕
伪造有利于自己的物证,古已有之。所以,分辨证据的真伪就非常重要。书中就提到了一种伪造伤痕的做法:把榉树皮敷在皮肤上,皮肤就会变成青红色,而且水洗不掉,像被棍棒之类的钝器击伤了一样。
辨别也很简单,按压真正的伤痕处,会发现有明显的浮肿,皮下因血液凝聚而显得坚硬。而用榉树皮敷成的假伤痕,仅仅是一块中间深黑色,四边青红色的表面痕迹罢了。
评注者还补充一个类似的古代案例,就是“李公捏痕验榉伤”的故事。北宋李南公在当长沙知县时,就是用手指摸捏斗殴二人的伤痕,判断出一个是真的,而另一个是榉柳树皮伪造的。
三、存疑的判断
由于古人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洗冤集录》中的一些观点就不那么靠谱,尤以滴血验亲和银钗验毒为最。
(一)滴血验亲
在古代,滴血验亲是我国流传甚久的用以辨认父母、子女、兄弟等血亲关系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同时刺血入水,如是血亲关系,血即合一,否则不合。还有一种是滴骨亲,即将血滴在骸骨上,若血液渗入骨头,则二者存在血亲关系,否则就不是。这种滴骨亲的方法,大概起源于后汉、三国之间,到南朝已经很流行了。东汉的陈业和南梁的萧综就用过此法验亲。
滴骨亲法起初仅用来鉴定血亲关系,后来却大都用来对付那些有意错认和冒领尸骸的别有所图的人。
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准确。因为,任何人的血都会凝合为一体,滴血均能渗入已腐蚀的骨头。现代的亲子鉴定是通过检测DNA,准确率可以达到99.999999%。
(二)银钗验毒
《洗冤集录》提到,用银钗检验尸体时,若银钗变黑,就是中毒致死。因为银碰到硫化物,会起化学作用,变成黑色的硫化银。
不过,银钗验毒只可用于因硫化物中毒而死的新鲜尸体。腐败的尸体一定会产生硫化氢,又或者是非硫化物中毒,银钗检验在这两种情况下就难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了。
总的来说,这种评注古代典籍的方式非常方便现代读者的阅读,也对评注者的学术和文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文化瑰宝因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曲高和寡,希望在这些评注版本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大众能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古人,并以中华文明的悠久和灿烂而自豪。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