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隔很多年不再写博客的今天,或者说是上周三,我做了一个看似并不困难的决定:继续写作。
以前的我也是有笔名的文艺青年,最后遇到了长文杀手:微博。140字似乎言简意赅,加上人变懒了,越短越好,关注的人也多,有了热度才重要。到后来遇到了时间杀手:微信。有时就发一个sight,连字都不需要多打。几乎很少组织语言写上那么一大段的文字,再分段组成一篇文章。以前也是能写很长的文章,发表过几篇在校报,杂志上的。现在再看看生疏的文笔,真是好不尴尬。
以前写博客觉得似乎也有点敷衍,只是流水账般地记录生活。
这次我真的打算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每天抽时间和自己对话,用写作来冥想,用写作来修行。一旦开始修行,便觉得自己根本离文思泉涌差远了,写不了几段就要断片。更加激励自己去做更多的积累,读书,游历,好给修行打基础。
出国以后,更加感觉自己与国内脱节严重,与其说是生活的脱节,还不如说与国内朋友的连接更少了,于是恶性循环,他们越分享得少,我知道得越少,进而越脱节,更少交流。他们也不会跟我分享更多他们用的app,他们看的电视剧,他们用的化妆品,他们吃的东西,所以感觉自己真的住在了美国南方大农村,穷乡僻壤。发现豆瓣没了人气,却后知后觉地发现了“简书”,“锤子便签”还有“得到”这类小而美的app。为什么看到国内的朋友分享得少,感觉可能是生活很忙,所以本身分享的内容总和就少,我更难以了解他们生活的样子。我分享的多,但恐怕他们会以为我在晒国外的蓝天白云,很讨厌吧。于是我现在分享也小心翼翼。当然,最好多一些写作式的深度思考和心流,少一点微信微博的小短文和多任务处理。这些就是我想写点什么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