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其实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思维认知,正所谓“徐而取之”,可是知道和执行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在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反而我们更没有了耐心,总希望投入就有回报,而且立刻的回报,一些投资人的思路也是这样,根本就不给创业者充足的时间,一笔投资下来,看中的目标就是本年的年化收益率,达不到心理预期就要不撤资要不收购,在一些老企业的内部也是这样,领导天天高呼创新,可是从不给创新足够的时间,J曲线对于这些领导只有向上的指数部分,若过程中有一点点对业绩的下降影响,十之八九就是终结这个创新行动。怀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再去大呼创新,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创新停留在了口号上面。反观我们的个人的学习,也是希望掌握一个方法就大幅提高成绩,刻意练习是需要不停的坚持和重复的,不是刻意了就能成功,遇到平台期就怀疑自己的付出,其实按J曲线的原理,一种学习方法要经历的不是平台期,而是倒退期,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各位学子只能是为难而退,一次次的倒在这个J的初级形态中。
J曲线的理论虽然很好,我想大部分人在理性上都会认可这个理论,毕竟人们都知道想把车子推上一个高坡,退几步加速是必须的。但如果真正面稍微不明确后果需要变革的时候,潜意识里面很自然的会生出对抗,“损失厌恶”这是我们与生俱来且根深蒂固的。在一些习惯了在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公司身上更能看到,不仅他们的股东、领导人无法容忍倒退,即便是普通员工,因为已经习惯了公司的高增长,本能的也不去接受哪怕是暂时的停滞和倒退。有两个恰恰相反的例子:第第一个例子:雷曼兄弟,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其实公司的高管已经意识到风险的临近了,也不惜重金聘请了咨询公司,可见他们是要力求改变的,可当咨询公司提出建议要求雷曼公司减少贷款的数额和客户数量,调整服务运作机制的时候,得到的缺失全体雷曼公司由上至下的反对,这样做会影响雷曼的业绩和职员的绩效,我想以雷曼当时的当家人福尔德的高智商,不会不知道J曲线的基本原理,不会不知道以退为进的哲学思维。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样一家巨头银行倒了下去,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第二个例子:腾讯在PC时代无疑是整个互联网即时通信界的霸主,企鹅一出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可就在这种看似纵横捭阖的时候,他们居然推出了“微信”,当时在整个腾讯内部这是极其不被接受的,因为微信第一个终结的就是QQ,业绩和股价都受到了波及,腾讯迎来了暂时的下行,可现在大家也看得明白,正是这个壮士断腕的壮举,让腾讯超越其他多家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仅凭微信这一个APP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食物链的最顶端。现在回想一下如果没有腾讯高层当时对下行J曲线的认识,没有对滞后效应的容忍度,何以有今天的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