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圈里有句话,叫林深处见鹿。
很简单就是走到林子深处就能看见鹿了,很自然,也许只有书读到深处了,我就看见“我”了。
我想。这林的土是时代更迭中不断丰富营养的沃土,这林的苗是一代又一代写书人与读书人跨过时空的界限播的种子,这林的叶是一次次思想碰撞后迸发的绿片。不免感叹是怎样的流传我现在仍能有幸进这片林,并与一群真正的同道人在这林中走上一遭,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时间限定是这一生。让我也有机会像金克木先生一样能“笑着走”。
大道至简,按正常的生长年龄看,我们在这过去的四分之一生活里仿佛都在走着或是希望走着一个自己认为“好”的道路,也在读着一些自己判定是“好”的书。
在这学期第一次读书会中,我脑海中闪现了自己的书架,不算多但也满满的摆了好几个书格,回头再想,遗憾的是,没有几本让我反复看的书。大多都是通俗的言情,热不过一本书的心灵鸡汤,和一些我无法给它们分类也记不清主人公与情节的杂章。而这次之后我想我也许对于读书微乎其微的懂了一点。
谈读书
一. 谈为什么读书
二. 谈读什么书与怎么读
三. 谈读书后能发生什么
说起其一,为什么读书。
五六岁的孩子会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边玩弄着手指头边嘟囔因为爸妈让我看的。再大一些的孩子接触到了中国的应试教育就会满脑子想着考试说为了考试考好啊。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半社会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想就是为了那种修养与教养。黑塞的一句话让我甚是喜欢,真正的教养就是不为任何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做出的努力,其本身就是有意义。而这条路我们都走不到终点,因为它本身就没有终点。十八九的花样年华里,我们懂得分辨是非,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观。而读书能做的远不止教科书上那种列条讲理的刻板指导,它是一个个活跃的文字跳动在眼前,更是一份份值得与温暖活泛在心间。一本书忘掉它的细节没关系,它能带给你的是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像是细胞,像是脉搏,最后心随其跳。
将阅读不仅仅作为积累知识的方式,而是要为了“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如果在阅读中发现有益可取之处定是要抱在怀里珍惜,若是不巧总有些相悖的思想出现那何不转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本书呢。这种探索这种新鲜岂不是读书最有趣的原因嘛。
再谈其二,读什么书及怎么读。
畅销榜的书架前总不乏有很多好奇的小手去触摸,但又哪只有些书像是慢性毒药,吞噬着一个人可贵的时间。叔本华则将这些“坏书”必做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的确是这样的,试问当今社会,互联网和各种娱乐包装下的图书有几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甚至能做到口口相传。
无论是课堂上朗朗的子曰,还是被无数次著名翻译家翻译的名著,亦或是那些翻拍成电影都成了好几季的长篇小说。我们听我们看我们感悟,这才是我们应该读的书。
书是最好的镜子,我们看的见作者生活的社会更能看见自己身处何地,心怀何意。这镜子跨越了时空,看见你和我就够了。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世纪里,具有清澈的思想风格和优美的鉴赏力的启蒙者,为数很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读什么样的书,我想自是不言而喻了。
而对于怎么读书,我想很简单,用心看就好。
不泛读,不滥读,带着兴趣去读。
足矣。
那最后,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在前文中,我提到了教养与修养,我想那不是读书的目的,而是在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过程中,自然而言提升的一种品质。
我们见过书痴,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仿佛置身深海之中,也许很多人最终一事无成,只是抱着一摞摞书和攥着那宝贝一样的笔记。但我想至少他们是快乐的。
你是否有过抱着书睡觉的时候?你又是否发现读书是一个最好的沉淀自己的方式呢?你尝试过因为一本书或是一句话就结识并相通的灵魂伙伴嘛?
也许读书没什么用,在用人单位中没人会在乎你读了几本名著,更没有人以此作为评价一个人的关键。
但你站在那里,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能就是一切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