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拆书稿《少有人走的路》,我的脑海里重点印入了两个字:自律。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斯科特.派克,他是杰出的心理医生,这是一本可以给人带来心理疗愈的“人生指南”。通过阅读书稿,了解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原因,揭露了人们经历的心理问题的本质,也坚定了我们内心的生活道路,带给人启迪和智慧。
人生是美好的,充满鲜花和快乐,但生活除了美好,也有痛苦和挫折。对于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直面它,真正地去解决问题,不畏不惧,而不是逃避、退缩,不去看见事情的真相,活在幻想中,让问题在生活中变成一个个障碍物,让我们活得不顺畅、不快乐。所以,我们要变得成熟、自律,走上一条幸福快乐的少有人走的路。
书中提到了自律的四个原则,分别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就是要“先苦后甜”,把困难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令人愉快的事情放在后面。这点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挺有用的,对待事情,我一般是先把一天内重要的事处理了,重要的事一般也有点难,现在学了这个原则,让我更明确要先把困难的事情做掉,做好了难事,我们会感觉到身心轻松,然后可以更快乐地做其它令人愉快的事。
2.承担责任。一方面是不要逃避,主动承担那些本该属于你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划清界限”,撇开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在生活中,要为自己负百分百的责任。分清界限,明确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给他人自由和空间,自己也会轻松自在。
生活中经常有书中讲到的人格失调。就是当一件事情出问题,她本能性地觉得是别人的原因,和自己没关系。还有个神经官能症,会让人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觉得出了问题都是自己的责任。这些方面都是因为责任不清导致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看到事实,认清真相,分清责任。
3.尊重事实。许多人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没有生活中客观现实中。他们碰到什么事,对待什么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以及一套“独特的”原则。生活中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看不到问题事实,不许孩子顶嘴,无法接受孩子真实的表现,内心拒绝接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内心牢固的幻想世界。
4.保持平衡,就是让我们在自律的时候,不要太过。应该根据最终目的,做一些调整,让自律和“放纵”保持平衡,不要为了自律而自律,也要看到真正的目标。
生活不是四平八稳,自律让我们更有节奏更好地生活。但有时我们也需要根据事情的目的来调整,需要放松休息,照顾氛围。我想起W先生以前陪孩子走棋,孩子玩到最后居然流泪了,因为爸爸走棋就是走棋,没有考虑要照顾孩子感受,没有想到陪伴和游戏的目的。所以,自律也提醒我们,不要太过了,要保持平衡。
另外派克给我们介绍了自律的源动力。它来自你、我乃至每个人的内心,那就是:爱。这里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是付出和奉献,他需要我们主动投入,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爱不会因为一些简单的问题分开,会想办法沟通,解决问题。爱也不是过分依赖,在他人身上找存在感,要求别人进步,不要求自己的成熟。真正的爱是自主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爱的表现最重要的是爱需要关注和倾听。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仔细地倾听爱人、孩子的语言吗?有真正地听到他们内心地真实想法和需求吗?真正的爱,就要给予对方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给什么。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看见彼此,倾听内在声音,做到有效沟通,我们的问题会变得更少,生活会更美好。
另外敢爱就要敢担当。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爱了就好好地爱,失去了也要接受痛苦,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爱。要有这个觉知。想想如果没有了爱,生活会变得没有意义,失去很多很多美好。一切因为爱而变得更美。
破除不费力气就获得一切的假象,自律和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痛苦是一个过程,最后我们会获得“心灵的力量”。当我们通过爱与自律,让心灵获得力量,就能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进取,获得更多的成就。而懒惰没有结果。问题仍然在那,我们依旧在原地踏步,还有那么一点点虚假的轻松快乐。想想,你还要懒惰吗?
让我们选择自律、选择爱,直面问题,磨练心智,踏出舒适区,自我成长,走“少有人走的路”。相信它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