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撷取三首词作中的几句,概括出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境坚持自我,目标高远;二境无畏磨砺,不忘初心;三境功成名就,豁然开朗。人生如此,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确立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接下来就是去付诸实践。重点就是这个实践的过程,并非说起来那么容易。要将无数未知、迷惘、挫折考虑其中,这些都在考验人们目标的确定性。有很多人因此赢在了起点,却败给了过程。
读书,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有长远目标,更需要坚守初心的旅途。
获得经典的价值,意味着要将阅读经典看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之不可今日做,明日休。荀子《劝学》有语:“锲而舍之,朽木不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若非有滴水穿石的耐性,不可真正品尝到经典之世界所能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而这也是对抗永无止境的书的海洋的最好利器。
既然书的数量数以千计,并且在不停增长中,不如放弃执着于能读多少本书,转而追求一本书读了多少遍,是否读得更精、更深。如此阅读也未尝不是个好的方式。
阅读还需要讲究一些,也就是仪式感。
首先是选择好书
好书的特征,从外表来看,并不吸引人,不具备所谓“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的惊艳外貌,乍一看去似若干瘪无聊,乏味至极的老朽之木。况且读书人皆肉眼凡胎,选择书籍的时候,难免不会成为“一见钟情”派。
就说我们的四大名著,也就《红楼梦》的书名可勾起凡人一些“欲望”,却不能就此说明好书也在力争“博人眼球”。事实上,集中了传统文化精髓的那些古代优秀作品都在书的命名上缺失了些引人注目的因素,因为彼时不像现在有如此浓的商业气息,更不会为了销量在书名上故弄玄虚,下功夫找噱头。
然而,当我们走入经典里,便处处异彩纷呈。教科书中辑录的一些经典篇章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含蓄羞涩的爱恋之情;“面若中秋之色,色如春晓之花”、“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美艳绝伦的男女之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愁……有多少俗世情怀传承两千多年,就有多少语言、文字和文化值得我们用心解读。只因它们不受时空限制,一直感染且传承了整个人类文学史、文化史。
这些只是经典的只言片语,更多的精彩需要我们主动、认真地去翻开封面,走进名著。仅仅停留于被书名领进门的阅读是被动的,且缺乏敬畏之心。如黑塞告诉我们的,“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其次是认识好书
读书的过程不是僵硬、机械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除了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认知外,还应该具有启发性。它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个体认知与作家认知之间搭了一座桥梁,便于我们了解思想家们深刻的思想和广博的人生体验,从而激活我们僵化的思维,引发对自我的反思检验以至“知明而行无过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说的,正是经典所能给我们的。
同时,当我们与作家产生共情,就像是自己也拥有了同样情感与阅历,对于我们“有崖”的一生,不可谓不是捷径,丰富单调乏味的生活圈子,何乐不为?
至于更多书籍的价值,如今的网络时代,简直唾手可得。培根有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经典中历经时代变迁永不过时的那些精华,最终会转化为滋养身心灵的养分,在追梦的路上,支撑我们对抗现实世界的凶险。
再次是输出好书
读别人的书,是输入我们想要的营养,检验营养是否促进了我们的成长,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输出。它有个让人敢“恨”不敢言的称呼——写作。
这是一个必然会进行思考的环节,苏格拉底说了,“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个很重要,所以大可直接说“写作就是思考”。
读书沟通了读者与作者,充实与完善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而写作通过必然的思考可以沟通“人——书——世界”,理性地与现实世界进行联系沟通,让个体拥有智性人生。
《超越智商》的作者斯坦诺维奇提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聪明人意味着要阅读大量图书并掌握大量概念”,我觉得可以对这句话稍作改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理性人意味着要读大量图书,掌握大量概念,并进行经常性的思考。
之所以如此化用原话,是因为连斯坦诺维奇自己都认为,聪明人其实没有理性人更完美,所以才会出现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做荒唐事”的糟心事。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他其实是很聪明的,就是……”,往往说的就是智商高却缺乏理性思维的现象。
写作其实是读书之后的沉淀,有了阅读的积累这个前提,输出不应该是一件让人只恨不爱的事情。若要让经典的价值对你来说更加深刻,要培养一个写作的好习惯。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化》中说,“一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三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哪种妆容更美?不好说,但我认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就跟陈年老窖一样,只会愈久弥香,沉淀了所有时光的温度,熠熠生辉。
借用杨绛先生话,“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读书人,画得一手的好妆,做得好一辈子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