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业务上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个计划员因为供应链物料无法回复日期,为了确保转单周期受控(确保DDP达成),私自删除原计划订单,再重新下达,导致供应链齐套率2次取数不齐套。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主责在供应链,自己没做好,导致我们被迫调整计划。也有人认为是我们操作不规范,应该放任,到期再调整计划开始时间, 考核供应链;也有人认为是我们管理不规范,对订单删除没有区分场景,没给大家做好宣贯。
结合下午在Z导师那边的收获,我觉得大家讲得都对,但是高度认知还不够,没有认识到我们删除订单,计划提前对价值链的影响。因此,我的思考如下:
首先,指标是刚性,基准。删除是操作不规范,但深挖根因,正如大家所讲, 一是DDP中对转单周期的要求(入库时间-转单时间≥制标交),二是对方物料节奏不明确,存在二次调单的风险,锁定则影响计划变率。不锁定,则会二次调整。
但订单的删除、提前,都会导致需求异常,这一点大家认知不足(正如今天对过期订单的讨论,有同事认为应该以计划完成时间为基准去拉)。这里暴露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换位不足:供应链是没做好,但是这不是我们也不去做好的原因。计划是LTC的龙头,是经营的龙头。我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价值链的需求,更要考虑公司经营的需求,理解公司经营(我认为控制转单就是为了倒逼我们计划精准,倒逼计划精准,就是要求我们计划倒逼价值链精准);
反推,如果不是因为本次计算2次不齐套暴问。大家这么干,指标都好了,但问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能杜重错,涛声依旧,烦、累的还是我们。我们花了N倍的精力,去做好的指标只是假象,不是我们的计划能力。我们没能与公司换位,没能跟价值链换位。
2、缺基准:一方面,是对外部供应链的倒逼缺基准,人工线下跟催;二是对内部调单、计划提前、删除、延后、锁定的基准还不够细 ,不够精准。因为基准缺,我们就没刚性,没有刚性,就是没共识,就会疲惫不堪。
3、缺规范:核心是管理的规范,这一点上,我有很大的责任。没能为大家解决痛点,服务好。没能通过流程、IT的工具、方法引导大家,才会有这样无奈的举动。一是没有让大家正确认识指标(包括要货均衡);二是没有主动建立好这种业务规则,把他们沉淀进系统里面去,减轻大家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下步动作:
1、协同BL、RJ,梳理订单删除、提前、延后的基准,建立规范,内部做好培训宣贯,同时传递到价值链相关部门(销售、制单、研发);
2、以开计划流项目、变调单、表排产项目为抓手,将对应规则沉淀进IT系统,防呆降错,降低大家工作负荷;
3、沉进业务,主动学习,协同业务中的痛点、问题,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快速落地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