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第一原则:用户导向
所有的武功都只是招式,只有理解用户是唯一的心法口诀。
理解用户包括理解用户的需求、动机和使用情景。
- 需求:如果人们要买杯子,就让他更好更方便的挑选杯子,而不要给出其他没用的选择——不管这些选择看起来有多么的漂亮。
- 动机:有时候用户会说:“我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硬盘”。可是如果你发现他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他爱看电影的话,也许提供更快的网络和一个小米盒子会是更好的选择。
- 使用情景:使用情景反映了用户的心理状态和预期。聪明的推销者不会在上班时间的地铁站兜售服务,不论那时候的人流有多么的可观。
用户导向设计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与人交互的复杂物理结构时,首先要了解空间里的人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然后设计出支持和协助这些行为的空间布局。
交互设计也是一样。
交互设计师首先需要理解使用产品的人的动机、需求以及他们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中使用产品,然后在设计中让产品的行为和形式能够支持和促进用户的行为。
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之上,再谈设计和工程实践。交互设计不仅仅是美学的选择,而是基于对用户和用户使用产品的的场景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导向设计。
如何理解用户
区分“用户的目标”和“用户的行动”
用户的行动不等同于他的目标。100年前人们可能乘坐马车出行,这是所谓的行动。而人们之所以乘坐马车只不过是为了更快的到达目的地,这是用户的目标。
多问问为什么用户要做这个任务或者操作,理解目标可以帮助你理解用户的深层期望。过程中常常可以消除掉完全不必要由用户执行的动作,从而极大的提升效率,帮助你做出更加令人满意的设计。设计需融于情境
让设计适合于具体情境的需要,搞清楚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
比如易学易用一直是设计各个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可当你设计的是一个“自动呼叫分发系统”,该产品的用户按照处理的呼叫数收费。那么此时“易学易用”就不再是第一考量要素,因为在这个情境中,运营商才是用户,而他最关心的是呼叫的速度和效率。只需要0.01克的同理心
不论是设计师还是工程师,如果你不是缺乏同理心的机器人,就不应当逃避用户研究和产品定义的责任。
正如我在前一篇中所提到的那样,由于将职能岗位切割的过细,并且设计师用户研究的工作被剥离出去,使得现实中的设计师常常只意味一点点“视觉翻新”或者“交互花样”。
而当一些人开始适应了这样的职能切割之后,他们开始声称:“用户研究不是设计师的专长”,“工程师专心完成功能清单就好”。
可到底有什么看不见的屏障使得一些设计师和工程师认为自己生来在理解用户上是残疾的呢?不,并不存在这样的屏障,只是一部分人乐于接受他人给予的切割和安排,他么习惯了隔着窗户纸接收结论和指令。
事实上用户研究所需要的,仅仅是人类的同理心。而这种感知他人的能力,刚好是优秀设计师所擅长的。
预告
下一篇将概览具体的设计过程和步骤。包括用户研究、建模及方法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