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的是国家资源平台的内容,本节课的前一课是《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在上课的前几周我大概浏览了每周大概的上课的内容,只是很快速的浏览了,当时看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还在奇怪,为什么这节课要上两课时。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两课。
一课是“相同距离比时间”、一课是“相同时间比距离”,通过我上课后确实发现需要两个课时来上。
第一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学生上起来还是比较轻松,内容也比较清晰,而且“相同距离比时间”这个内容,学生们生活中还是接触的很多。比如,赛跑,还有视频中举例的各种交通工具,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比较图,也是比较清楚的。
但是第二节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开课导入借助了猎豹追捕羚羊的例子,通过视频播放出来,感觉对比不是很明显,提问指向也不明确,学生在观看时可能会不知所云。
当时我想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导入,而且也算是代表了这个概念,也就忽略了。
第二课前半部分讲解还是比较清楚的,也类似于第一节课相同距离,图形对比也比较清晰。
但是在布置学生实验的时候,一开始看视频我有点不太理解这个实验的是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后来又看了一遍才发现发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探究“相同时间比距离”,但是感觉这份实验指向性不是很好,当时有考虑过重新选择视频重新选择实验,后来又考虑了一下,其实,另外一个方面看这个实验比较新颖,学生没有做过类似的实验,可以试试,而且有和家人的互动,所以我还是保留了这个视频实验探究。但是在学生反馈中就发现学生理解有偏差。
课后练习的这个题,有不少同学理解错误了。
她们把这个内容错误的理解成了百米赛跑比时间了。(其实和例题也有关系)其实这个题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两个点:1.百米赛跑时。(比赛的当时)2.看到跑在前面的人。(比赛的一瞬间) 提醒了这两点,其实就是 大家从开始起跑到这一瞬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有人先有人后,就能比较距离了。后来也给学生举例一些图进行讲解。
课程后面也有一个地方单位不太统一,也提醒我以后在给学生发布的时候要注意。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课堂里面所有大到素材、环节,小到一张图、一个词语,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理解思考,老师备课应该斟酌再三,反复审慎。
今天分享听了很多老师的意见、想法。特别听了罗老师的分享,干货很多,好多共鸣 。罗老师今天讲的内容也是目前我们写反思需要注意的,讲的很直观、 易懂。
其中,关于标题名字的“有意思”,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因为最近就是通过反思修改反思文章的名称,让我在梳理的时候,指向性更明确了,翻看时记忆也能快速回到反思时的情景。虽然目前我的文笔还不太好,希望能争取慢慢让自己的标题变得更“有意思”。
还有罗老师在共享时,随便点开分享的自己记录的随笔反思,里面及时记录的各种生活中、课堂中反思的点、想到的一些想法,先像便签一样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且把一些困惑和问题思考后的解答写在一起,满满形成合集,如果以后需要类似的内容,就可以从这样的“宝藏”合集里面找到,也能看到当时自己的想法。更可以从这些“宝藏”当中梳理自己的成长,看到亮点,看到不足。也可以将“宝藏”里的事例梳理成文章、论文,相信对自己成长很有帮助。
要向罗老师学习,特别仔细看了这些随笔、反思是如何记录的,我对反思的记录方式、细节、及时性又有了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