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日更。
正月初六,极好的日子。
朋友订婚,和老公匆匆出门,参加订婚宴。归来,我俩亦喜气洋洋,聊起缘分,爱情,婚姻……甚至人生。
爱的艺术及奥秘是什么呢?同时回顾干老师的言论——爱,在于爱的能力而非爱的对象,不要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一个会犯错的凡人身上。
爱的能力是什么呢?是自我追寻,和彼此呵护共同成长的过程,我想。但,爱的对象也是重要的,必是尺码相同,灵魂相契合的吧。比如,我老公是个假文化人,白白净净戴副眼镜,不了解的人以为是个高材生,而我呢,整天抱本书,而实际上常常心猿意马,浮躁不可遏制。假文化人配我这假读书者,也算是可以了。他也点头称是。
归家,读《童话人格》,“狼来了”情结,对于众人标榜的战争中兵不厌诈与狼来了的孩子说谎,生活中善意的谎言、谋略上“智慧”和狼来了的情结,单从谎言上一刀切,真的有可比性么?孩子说谎狼来了,获得了渴望的关注,拥有了短暂的支配世界的快感,我是赞同的,但前者,似乎有点牵强。
俄狄浦斯情结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者解释得还算明白,但实践中如何引导俄狄浦斯情结,文中车轱辘话太多,没有提出实际上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压根儿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多种现象并存的家庭生态。
对于孙悟空的解读,倒是有趣得很,如来是父亲,观音是母亲,唐僧是“超我”,八戒是欲望,沙僧是身体,而悟空则是“自我”,在挣扎中奋斗,调解,走向取经路,取得父亲和社会的认同。
晚上听老魏的咖啡馆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关于两套大纲的。又听到魏老师提及:以课程论超越两套大纲,又一次震惊了我并提醒了我,在女儿的教育上,在班级教学工作中,要尽可能的使知识形成系统,使能力真正发生发展。
如今的我们呢,不仅在教教材,教教材追求效率已使我们气喘吁吁。而孩子压力大的真正原因正在于第二套大纲的缺失,知识没有背景,无法灵动地融入生命,背背背,记记记。学死了,都要学死了。不累?才稀奇!
共读结束,魏老师对着镜头,微笑,吃喝,听歌的生活化场景,令人倍感亲切。
收到《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还没来得及看,却被葡萄稀罕上了。也不知一个七岁小妞,能看懂几分,情感,人生……还有缘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