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训的时候,李慧香老师告诉我们:要用心备课,至少每个月要用心上好一课。我将九月份的目标定位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因为讲这课之前恰好有一个中秋小长假,我可以静下心来专心备课。
备课时,我采用了三读法:第一遍读,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用心读这篇文章,读出自己的感悟;第二遍读,我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读,确定这篇文章有哪些内容是我要教给学生的;第三遍读,则以一个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去读,思考可以设计哪些课堂实践活动,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特意上网查找了关于史铁生的一些资料,并用史铁生获得一项文学奖项之后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作为本课的导入语。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就是朗读,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语气、语调的抑扬来读出感情。其实,指导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比如文章第一段,当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菊花的时候,“我”捶着自己的双腿喊“不!我不去”,这句话中应该饱含着痛苦、绝望等激烈的情绪,愤恨,要读得急促。“我可活什么劲儿”要字字重读,读出对不公的命运咬牙切齿的忧愤。母亲忍住哭声说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则要读出母亲极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想给儿子一份力量的情感。第三段我终于答应母亲一起去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轻松和愉悦来。第4、5、6段写到母亲的去世,则要读得低沉、缓慢,读出作者内心的悲伤与愧疚。第七段作者终于走出了那段厄运,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要读得坚定而从容。
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得越来越有味儿。接着我让学生谈读出了什么,学生说读出了母爱,读出了作者的自责和愧疚,读出了作者战胜厄运的坚强和振作。
接着,我又让学生酝酿情感自由朗读文章之后,在课本中做批注:文章的哪个细节最让你感动?你从这个细节中品出了什么?学生大多都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比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听我的动静,挡在窗前等等。
我告诉学生,一篇优秀作品,不仅字词值得反复品味,就连标点符号也都充满了情味,比如“只要你愿意,就明天?”这句话中的问号,就充满了味道。学生从问号中品出了母亲听到“我”同意出去赏花后的欣喜和唯恐“我”又改变主意的小心翼翼,在欣喜和小心翼翼的背后,站着一位细心而又慈爱的母亲。
明天我们将会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第二个课时的重点是研读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思考文中“菊花”反复出现的用意和题目所蕴含的深意,然后以“坚强之光伴我成长”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从史铁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虽然我用心进行了研读,但还是没有设计出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几位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始终游离在课堂之外。以后,努力设计出形式丰富多样而又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运用训练,将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