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去半个月了,终于有时间能好好回顾自己的2017。朋友问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2017年,我用的是“计划性”。现在想来似乎不太妥当。应是计划性带来的自律。年初买了一个365计划本,写下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很遗憾,我定下的目标似乎一个都没有达成。年初希望自己达成的“用心”也没有达成。也许目标根本不是用来实现的,也不是用来超越的。年初认真写下这些希望,年末总结,慢慢地回顾思考,仿佛过去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有了自己的记录而变的厚重,一年一年也不是时间的累加。
这一年对自我管理和规划,也发现了不少弊端。目标在一定时期确实能起激励作用,当然过程中也有为达成目标的敷衍。阅读的目标是最不能定死的,不然只会为了追求数量。只会“用眼”和“用脑子”看书,而不是“用心”。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句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真实的自己只有在独处时才会看得真切。时常在复习间歇,去学校白马湖旁边走走,看枫香染尽千红到落叶归根,看最后一片心形的乌桕叶在光秃的枝头摇曳,广场的台柱里火红的千穗谷也渐渐抵不住深秋的寒风,被三色堇所替代,惊讶于这样小小的花朵竟喜寒,暮色四合时,靠近它们会有新翻的泥土气息。慢慢走过一排木芙蓉枝丫旁边,隔着水波荡漾的白马湖,远处的街道斑斓的光圈此起彼伏地闪现,似流光里的幻影,记忆里的吉光。万寿菊被南方初雪打击后的颓败和秋日艳阳里在路边呈现出晃眼的明黄和招摇模样真的有很大的对比呢!有时候什么也不看,当冬水渐渐漫过广场,我枯坐在那儿,内心却充满生机。
我不知道这样关注内心,转向自然的变化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我前二十年都不曾真实的活过。这也是2017年最大的一个变化。以后也会继续,只是希望以后无论有多远,即使在无人之境,也能发现内心的百花园,而不是孤独难耐,内心一片荒芜,这些需要阅读的不断滋养和发自内心的体察。
对于2018,仍然会对自我进行管理,希望自己少些戾气,多些宽容,清心寡欲,不固步自封。养成两个习惯:泡脚和定期吃素食。我的关键词还是“用心”。
看到网上一段话:
“我渐渐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使我一天天瘦下;发一条微信期待它被回复;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带以好;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被关注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就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就自怨自艾。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一篇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