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0本书!
去年此时,我在制定新年计划时,定下了每周一本书的目标,即全年读完约50本。
一年50本,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现在离2016年结束仅有20余天,盘点了一下,读了约44本,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读完剩下的,不难。
读了哪些书?
今年所读的书清单如下:
我把需要阅读的书籍分为四个类别,分别完成了:
- 专业类:8本
- 提升类:12本
- 知识类:11本
- 休闲类:13本(地海传奇为套装书)
关于读书的经验
1. 提前制定读书计划
很多人制定的阅读计划失败了,其实和这一点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把阅读计划分解到具体的书目层面,就会导致想要阅读时,却根本不知道应该读什么。
我们时常会看到各种优秀的书单,当时想着一定要买来看看,但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阅读清单,把自己想读的书,一本一本列进去。
到了做年计划或者月计划的时候,再把这份阅读清单拿出来,看下一个时间,我想读什么书。
比如我在制定2016年的阅读计划时,就列出了26本书——我不会列满50本,因为肯定会心血来潮的突然想阅读某一本书,可以让这些临时书籍插一个队。
2. 切勿盲目买书
我80%的书都是在Kindle上阅读,所以买书也基本都是购买Kindle电子版,相比纸质书籍,电子版本的价格便宜了一大截,而且还经常做各种活动,所以,很容易就导致冲动购买。
而我特别喜欢读新买的书,有时一天买几本,就一本一本翻阅。
结果,一个月下来,读完了不少书——的序言。
其实,如果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我应该可以阅读更多的书。
3. 对书籍分类、分级
从我的阅读书单中,可以看到我把需要阅读的书分成了四个类别:
- 专业类。这是和我的本职工作和技能息息相关的书籍。
- 提升类。除了专业类书籍,这一类书同样重要,可以是效率类、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能类等等。
- 知识类。这一类书能够丰富我的业余知识,或增强某方面的意识。
- 休闲类。这一类相对比较少,基本都是小说。
其实这四个类别的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的。
4. 多样化的阅读场景
我从来不会只同时阅读一本书,一般都会同时阅读2-3本。
因为有些书是需要专门的时间来阅读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而有些书,可以利用空闲甚至是碎片时间来阅读,还有一些书,甚至都不需要阅读,利用步行、乘车的时间,打开一些听书的App,就能被动吸收。
根据我对书籍的分类,就可以这样划分到不同的场景中:
- 专业类和提升类。为了尽可能多的吸收书中的知识,我会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并且会做详细的笔记,所以都是利用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我在每天晚上,会有2-4个番茄时间的阅读时间,用于深度阅读这一类书籍。
- 知识类和休闲类。这两类书籍我都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甚至是直接采用听书的方式,并不会利用专门的时间阅读。
如何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要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建议入一台Kindle,很轻,阅读体验也很棒,可以随身携带,这样在等人之类的空闲时间中,也可以随时阅读,而不需要随时背着一本深深的书。
5. 要有输出
在阅读专业和提升类书籍后,一定要有所输出,这在促使我们阅读时更加用心的同时,更是对阅读成果的检验。
对于这两类书,我都会采用“笔记 + 书评 + 分享”的方式进行输出。
笔记
在阅读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书中的要点,记录要点并不是单纯的把书中的目录和粗体重点抄一遍,而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书中的重要内容框架,即要点。
这个框架,应该以能够帮助自己回忆起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为目标。
书评
阅读完一本书,我会用2-3个番茄时间,写一个简单的书评。
我的书评一般会包含这些因素:
-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
-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
- 书中的哪些观点和技巧,可以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书评可以发到简书,让更多的人看到。
分享
这是检验自己对一本书了解程度的最佳方法,如果你读完一本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与他人分享,那么你对这本书的了解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今年阅读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我做成了微课,在主流的平台都做了分享,有数万人听到了我的分享。
总结
一年50本,相比很多一年100本,甚至每天一本书的大年来说,这不是一个喜人的成绩。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努力一点,就可以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