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到共生》读书笔记(四)
第四章: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
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上接第三)
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
一、共生阅读教学要追求言意之间的共生
所谓“言”,是指言语的材料和言语的方式;所谓“意”,是指言语的内容和言语注重目的。“言”与“意”,也是语文教学这枚硬币的两面。……抓住了言意这对矛盾,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实现言意之间的共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考查阅读教学的现状,处理言意关系这对矛盾时,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轻“言”重“意”。
2.“言”不及“意”。
3.得“意”忘“言”。
4.得“意”忘“形”。
总之,阅读教学在处理言语关系时,突出的问题是单项重视,顾此失彼,互相隔离,而不能实现言意之间的共生。
那么如何实现言意两者的共生呢?简单说,就是在言和意之间来来回回,达成言和意之间的真正而充分的共生。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之间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我想,这里的“进出”,就是在言和意之间来回,就是实现言和意之间的共生状态。具体说,主要有这样两种方式:
1.因言得意和因意悟言的多次往复。
2.悟言会意和得意品言的互相融合。
二、共生阅读教学要追求语文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共生。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很多人认为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思维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我们认为这四者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
三、共生阅读教学必须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共生。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之一。
不少老师对预设和生成有一种误读,以为生成好,预设就不好。
1.简单化地理解预设和生成的不同特征。
预设就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出现计划之外的教学情景。作为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态,他们有着各自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有些老师认为“生成教学”就是气氛热烈,就是学生发言踊跃,就是师生不停地问答。
有的老师认为预设就是传统的教学,生成就是创新的教学。
也有的老师认为预设就是找答案的教学,生成就是没有答案的教学。
(黄厚江老师认为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认识,我曾经也是这样认识的,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预设和生成都有其独有的特征。醍醐灌顶啊!)
成功的预设并不是为了找答案,成功的生成也并不排斥答案的出现。
和预设相比,生成教学的本质特征是:(1)发现。
(2)现场。
(3)意外。
(4)开放。
2.将生成教学和预设教学简单对立。
3.简单化地评价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的效果。
预设和生成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向预设的生成和指向生成的预设。
处理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的关系的做法是:预设要指向生成,生成要指向预设。
1.预设目标但不要刻意追求目标的达成。
2.预设内容要拓展生成的空间。
3.预设活动要能够激活生成主体。
可以说,只有当预设指向生成,课堂才会有生成;同样,当强调预设要指向生成的同时,也必须让生成指向预设。
(1)生成要指向语文课程目标,即指向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
(2)生成要指向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现活动组织的教学价值。
(3)再次是生成要指向学习目标,体现教学活动的学习价值。
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在共生阅读教学的十多种基本课型中,其中,师生共生、生生共生、言意共生是最基本的课型。
一、阅读教学的师生共生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教师怎么让学生学会阅读呢?不是靠阅读结论的传递,不是靠告诉式的文本讲解,不是靠各种资料的照搬,也不是靠阅读方法和秘笈的传授,而是教师自己首先对文本有比较透彻的阅读,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激活学生的思考和见解,师生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丰富,行成活的阅读教学,在这样的活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
这种课型的操作要领在于教师自己的读,把文本读“活”,读出“我”来,并把自己读出来的东西变成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
二、阅读教学的生生共生
所谓生生共生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激活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阅读思考和见解激活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用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改善自己的阅读过程,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丰富,形成活的阅读学习,在这样的活的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学会阅读。
三、阅读教学的言意共生
言意共生,不仅要能够发现文章言意交合的契合点,更要注意言意之间的不断循环、互相互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