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四月底前的一周,我开始忙碌,每个工作日都在忙碌地处理各种琐碎的工作,每个休息日都在外出奔波或者加班继续未完的工作,下班之后也是疲惫得不愿意多做一点其他的事情。于是,就仿佛有一大块石头压在我的心里,整个人处于失重的状态,无法喘息,也无法直起腰来,精神萎靡。
于是,周末再次如期而至,我拒绝了一切外出或聚会活动,决定给自己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周六一大早,担心太阳早早地露脸,会晒黑我的皮肤,四点起床,洗漱,热身之后,出门开始半程马拉松跑步,并六点半之前完成跑步。随后,回家冲凉,整个人神清气爽,再给自己精心地做个早餐。
一个人慢悠悠的逛街,一边给母亲挑选母亲节的礼物,一边看看自己心仪的物品,路过自己喜欢的咖啡店,也可以停下脚步,进店稍作休息,翻翻书架上的杂志,看着窗外偶尔路过的车辆和人群,他们的脚步,或是匆忙,或是悠闲;他们的神色,或是平静,或是忧郁;他们的形态,或是瘦削,或是臃肿,抑或是健硕……
于是我开始想象着都是怎样的人生影响着他们的这些外在的形象,陷入自我的沉思。整个世界突然变得安宁,没有一丝声响,时间也突然变慢,一秒的时间,我便走了好远好远。
才刚刚到下午,我便回到家,正好可以换上舒适的居家服,小憩一会儿。听着窗外的篮球有节奏地撞击地面地声音,我起床,拉开窗帘,任阳光肆意的照进窗台,水壶的水开始汩汩沸腾,正好可以泡上一壶清香的普洱。于是,真切地还原了一个慵懒的午后。
最后,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进入到五个小时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整个过程,任手机如何震动,都没有打开微信,微博。
之后,整个人开始变得轻松,心情也愉悦了许多。
(二)
我报名了九月份的职称考试,却由于一直没能静下心来看书备考,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没有实现,自然就会引起焦虑心理,从而导致整个人浮躁不安,更加无法进入看书的状态,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都亦是如此,需要给自己一点独立空间,做些独立的思考,完成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心态,管理好个人情绪。
例如,我无法忍受与我“朝夕相处”的卧室的地面布满灰尘、脚印与头发,也无法忍受杂乱无章的桌面,这些原因会导致当我处在这种环境中的时候,焦虑会再次主导我的心理,从而会影响做其他事物的积极性。好在,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在我有个人时间的时候,我会对这些引起焦虑的环境因素进行改善。
所以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会进行自我思考,另一方面会进行自我计划的完成。
我们说,人生需要归零,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说,要学会回归自身,思考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人生这条大道该如何继续走下去。纵使现在收获了很多鲜花与掌声,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可预见的未来,这条道路又将是怎样的。
走着走着,我们必须用归零心态去回归自身,做些思考。经常会听到朋友们说,自己很迷茫,这个时候不妨停下脚步,去静静地一个人待会儿。同样的,《论语》中讲的,“三省吾身”,亦是提醒我们自我思考之重要。
当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在潜意识的作用下,我们会去完成那件压在我们心头最为沉重的事情,焦虑系数至此明显下降,也带了可观的积极心态。因此,我们将此效应应用于工作中,将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划分,首先完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项,如此下去,我们也会收获到更多的积极效果。
工作尚可轻重缓急,我们的心理亦是如此。给自己留有独立空间与时间,可以促使个人计划与目标的完成,心情大好的我们,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工作效率提高,人际关系得以改善,自我认可度提高,终于打破恶性循环,进入良性积极阶段。
如今的“快时代”,与日俱增的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这样也就无形中压缩了个人的独立空间与时间,会让我们觉得时刻都在忙碌着,偶尔说一句,“我想静静”,都会带来一番调侃。
可是,作为个体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个性,还真的需要静静,来更好地走自己的路,掌控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