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呵。
11月就要这样过去了。
这个月所读的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陈诚的孙子陈宇廷所写,关于他个人在修行上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作者是典型的名门望族公子,虽然“资质普通”,但在数十年间的寻找过程中,一些修行的感悟是可以看看,甚至琢磨琢磨的。
身教比言传重要。
语言总是虚的,除非接受对象有一定的阅历,不然就是传授者的时间不足,否则的话身教才应该是第一位的。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看,种子用户所带动的用户行为,远比产品推广的案例示范来得有效。
放下自我,然后去了解每一种人,看他们需要什么,再想你怎样能够给他所需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放下自我”是这一切推动的前提。心中有欲,则万事私心。
你这一生遇到的最大的道德挑战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仔细想想。
作者认为,佛法是一套让人了解内心,甚至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科学实验手册,教人如何一步一步,以自己的身心做实验,开发潜能与智慧,亲身体悟生命的实相。
我对这个想法是不完全赞同的。
因为不仅仅是佛法,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这样,只是殊途同归、因果缘分罢了。每个人自来到这个世上,无一不是以自己身心为实验对象,践行着自己的一套实验方法,祈求得出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
而禅七的“悟后起修,方是真修”,可以说是一种指点从众生到脱离众生的法门所在,但是如何修?怎么修?修多久?合不合适?这些问题怎么办呢?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寻找和努力。
这数十年间,作者通过禅修、从军、在麦肯锡工作、公益、拜访等不断转换自身的视角,体悟修行,这其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值得看看的精彩之处:
参话头。“话头”是指一个念头或者一句话的起点,“参”就是去感觉、体会、怀疑一下。用心念,体会这来自唇间、脑里、心中、宇宙的声音。
中道实相观。把万缘放下,保持心的放松、清楚、明白,保持在那个感觉上,即“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佛光山的四个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其实整本书,作者想强调的无非这八个字:“觉性清明,无我利他”。
要醒悟,要无我,要利他,要清明。
结合作者的修行经历,我把这八个字进行扩展:
“过去未来,欢喜烦恼。
觉性清明,无我利他。
求法、证悟、了生死、自觉觉他。”
作者认为,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可以从能量上得到解释,顺带延伸出磁场、音波、频率、调频和共振等概念。
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忙碌一辈子可能为的是下一辈子的清修,有的人对这些概念毫无共鸣,有的人追逐而得不到,有些人机缘巧合。
总的来说,悟性才是根基,而觉醒则是前提。
大千世界,我们对金钱觉醒,却不一定对实相觉醒。
最后,个人建议这本书可以结合《失控》一起看看。
下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