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元宵节
焦小桥
哨声响了,操场上排满各个表演方队,总指挥在广播喇叭里重申行走路线,和途中的注意事项。队伍马上就要出发了。
这时我发现我的演出服没有穿,华丽柔软的绸缎面料的粉色上衣天蓝色的裤子,都是学校给量身定做的。我飞速地往家里跑,翻箱倒柜地找,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急哭了,越急越找不到,队伍出发了,我还没有找到……
这是一个梦境,循环往复地出现。应该是在上中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在腰鼓队和秧歌队里到街上表演,留在记忆里的那种紧张兴奋的精神状态。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每年的正月十五,街里都张灯结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组成文艺表演队伍闹花灯,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形状各异的彩车后面,各单位的人儿载歌载舞欢快而热烈。
整条街从北到南中间是表演的队伍,两旁是人山人海的观众,欢快喜悦的气氛弥漫。
中午的时候我就不敢多吃饭也不敢喝水。下午早早地在学校化妆,有专门的老师给涂抹脂粉,化又黑又弯的眉毛,涂大红脸蛋大红嘴唇,晚饭一口都不吃,生怕嘴唇的红艳掉色。
跟随着鼓点儿,看着领队老师的手势,在队伍中拼命地扭动身驱,卖力尽兴地表演。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看自己。很远的路程一点儿都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幸福无比激动不已,内心充满着自豪的骄傲。
到了马路的南端,队伍就解散了,同学们结成伴儿,钻进人群,看舞狮舞龙跑旱船踩高跷表演,鼓掌拍手喝彩,嗓子都喊哑了。
八十年代中期,我有幸地带领学校的满族秧歌队到街上表演,那时杨柳细腰,梳一条长辫子,穿着洁白如玉的满族旗袍,在队伍前面指挥示范表演,万人瞩目特别风光。
到了九十年代,每逢元宵佳节,主街的马路两旁是各乡镇各单位的花灯展示,每一个大彩灯都是精心设计,每个彩灯都代表一个集体的形象,彰显各行各业的精神面貌和创业精神。
马路中间是络绎不绝的市民,亲朋好友拉帮结伙驻足在每个彩灯前观看,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年轻男男女女孩子们的手上头上鞋上都是激光的彩灯闪闪烁烁,整个街道是灯的璀璨,绚烂缤纷。晚八点政府部门开始放礼花,夜空繁星闪烁宛如仙境一般。
这些年,春节前,市政员工就开始在马路两旁悬挂彩灯,沿街的楼梯都有新颖别致的彩灯,各家各户的门前窗上也都是别出心裁的彩灯,夜色璀璨华美。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新时代元宵节主题城市文化灯光秀。现代光影技术,展现波光粼粼、奇幻曼妙的唯美景象,呈现一幅震撼的视觉盛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花好,月圆,事事美满;赏月,观灯,岁岁愉悦。又是一个花好月圆的佳节,又是一个赏月观灯的盛会。祝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