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拖更了……我觉得这样不对,但是也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大致思考结果不外乎两个:自己对于时间的把握能力越来越不足,没有计算好时间,还有就是心理压力太大。因为我发现我用了新的格式之后看着的确会稍微舒服一些,但是这样就不得不每天按照分点的方式去记录每一个灵感,但后在晚上的时候爆发式输出,然后从上周末(拖更那天起)灵感就不断涌现,可是晚上的时间又没控制好,又不想熬夜,想早上起来写。结果就是早上起来想看书,导致拖到第二第三天。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画画的选材变得有一点点压力,很早之前就想过自己给自己设置一周一部电影,然后那一周就可以全部画电影的周边和喜欢的人物角色。后来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前几天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彩蛋,而不想要去拘泥于形式。而那些天过去之后自己其实就陷入了一种没有很多特别想画的素材的懊恼中,这又变相的给自己增加了一部分的心理负担。
哎~
所以最终让我开始的还是回到了《微习惯》这本书的概念。把每天的灵感记录下来,然后就只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去写,把这三件事写好就行,多出来的灵感可以留存到第二天或者自己的日记本消化掉。以此来降低自己的心理门槛。
早上听“马东的职场B计划”听到一个点觉得很赞,说的是关于组团队,团队成员的性格是要相似还是互补。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操作往往就容易出现找到和自己性格思维相似的人交流,而那些“拆台”的人自然而然的敬而远之。其实真实的工作场合,反而是思路不同的人才能够创造更好的结果,因为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给你不同的意见的人会给你一点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会促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板,直面它,能够为你的职业规划带来成长。
我自己就深有感悟,因为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大部分时间是和孩子接触,其实还有一些家长在来接孩子的时候会看到我的很多不足,比如看到班上的孩子在玩游戏(三国杀或者手机)也会有看到我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睡觉(的确有)还有教室的灯光很暗,当我通过某种方式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最开始肯定不是滋味,但是仔细想想,这件事本身错在我,我没有在工作的时间做到家长需要我做的事,我就要去尽可能的去调整,去解决这些简单的冲突,比如第一个是告诉家长游戏是在孩子作业之后+完成任务才能玩,自己睡眠不足那就在工作之前保证休息质量,灯光亮度不够我和校长就在换班上教室的灯时候顺带把整个校区的灯全部换新了。
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带来的是双方的满意,当然问题还会继续出现,会提出问题的家长在我看来反而是对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家长,因为他们的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去更好的工作,逃避和直接怼都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当自己为了虚荣心去给提出问题的人制造麻烦的时候意味着我在选择拒绝成长。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当然愿意接受家长很认可我,但是对于不认可我的家长或者同事我也心存感激,因为他们可以警醒我不要言过于实,当然前提最好是当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尝试过被背后评价,心里不是很好受,我虽然依旧会在打听到那些声音后做出改善,但也让我认清了每个人的为人行事的不同。
上周还有一件值得分享的事情就是在一个网络读书群和三两个好友设置了一周分享一本书的活动,我们每个人提前一周说自己下周要分享的书目,然后再当天每个人二十分钟一部分用来分享,一部分用来交流,刚好三个人,交流的效率其实很高。那天也的确又了解一本新的关于教育领域的好书。
对于上周看完的《大江东去》,给自己的感受一句话总结就是“面对未知需要抱有敬畏之心”。宋运辉和当下的自己性格很接近,一样的正直青年,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一样会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固执己见。但是有些事儿并非一定是刚正不阿地表现自己,婉转和技巧其实同样重要。每次看到运辉因为自己的从动带来额外的麻烦都会替他叹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因为自己的任性,害自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过去的错误。
今天暂时分享到这儿吧,格式暂且不该了,改一次格式又提高了心理压力和心理预期,对于日更来说凡事从简吧~
我始终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因为你我的努力变得更加精彩~
早上好,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