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发现,传播很广泛的一些文章通常都是一些逻辑并不那么严密,观点十分偏激,读者乍一看通常都非常解气,非常痛快的。但是仔细一想,文章里面的一些观点是在是不敢恭维,一些案例都十分极端。
用极端案例,套用在普世观点上,极其容易引起争论或者是传播。通常都是大快人心的,实际上会误导大众。一些人会发现,这些广泛流传的文章与那些成书的文章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逻辑不再十分严密,只是满满的充满着呐喊或者是激烈的情绪,直接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
我们看过之后也就忘记了,不会再记得之前看过什么,甚至连一点点内容都不曾记得,只是在脑海中留下一点点的情绪,至于那些情绪是怎么引起的,无从知晓。
新的世界是屏幕的世界,我们通过屏幕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在大脑中经过短暂的停留,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共鸣之后便烟消云散,像是飞鸟划过天空,不留下一点点痕迹。
屏幕上的东西是流动的,是由无数的代码组成的,我们可以随时保存下来随时更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书籍那种不可更改的特性附带的权威性烟消云散。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个屏幕上的地方写下一段文字,却不大需要为文字的后果负责。传统作者的权威性逐渐消失。
无数的短小的文字,凌乱的组成你所看到的世界。我们越来越缺乏耐心,遇到屏幕上打圈圈缓冲的情况会忍不住生气发狂。
但同时,屏幕上的那些书籍文字,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以进行编辑。阅读一本《红与黑》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笔记,也就是说不只是你和作者在交流,而是很多人同时在和作者进行交流,其中碰撞出的火花或许会更多。
我们在分享读书的过程中,会顺带完成社交。每个人可以通过在线的读书笔记连接他人。每个人对不通书籍的某一地方进行标记,尤其是一些旁征博引的书籍,我们可以随时通过已经标记出来的超级链接看到作者引用的那一段文字的原文。原文又可以链接到其它书籍,这样的连接经过无数读者的积极参与可能会连接整个世界上的电子化的书籍。
在无数的链接中,我们会逐渐发现一些极其小众的作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那些非常小众的作品上。以至于原先世界里这样小众的作品根本养不活的作者可以依靠这些聚集起来的人生活的非常好。同时细小领域里面的新的权威会被梳理起来。
在这样的屏读环境中,一个个大的中心被一些细小的领域的专家分裂开来,在过去世界秩序中的边缘中生存下来。
终于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很容易在搜索引擎的帮忙下找到自己的“组织”。那些你关注的东西,将会很明显的呈现在你的世界中。你关注的东西,于是组成了你的生活,组成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