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因为从短期收益来看,收益是负的,从长期收益来看,需要我付出很大努力才有获胜的机会,而这当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选择这份工作时的想法:学习怎样定制行程,通过和同行沟通来锻炼自己。这样,似乎不那么纠结了,哈哈。
复盘
今天继续复盘《清醒思考的艺术》
3、和统计学、概率相关的错误
忽视“概率”这件事,会让我们犯很多错误。书中有个特别典型的“0风险偏误”——花同样多的钱,①把风险从5%下降到2% ,②把风险从1%下降到0 ,哪个更划算?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选择第二种,因为看起来风险降到“0”更安全,但是第一种是下降了3个百分点,第二种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可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我们追求了零风险,却往往忽略了成本。为了实现零风险,可能往往比承担一部分风险花费的要多。
这让我想到近期的报价中,我应该先开第一单。一般同行会找价格更低的一方来订,我可以少加点利润,来增加成团的几率。利润降低之后,我可能要成一个半的团,才能达到我想赚的一个团的利润。这样看起来我付出操作两个团的辛苦,才能赚一个团多一点的利润。可是换到另一个角度:操作一个团的时候,利润加多一点少一点,付出的辛苦是一样的,也就是“成本是一样的”,但是少加点利润,让我成单的可能性增加了,10个团里可以成一个,成一个团就耗费1/3的体力。如果我按照原计划加利润,15个团才成一个,相当于成一个团耗费1/2的体力,每天的体力只有1,哪个划算呢?肯定是越省体力越划算呀,多出来的1/6的体力,我可以和同行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有利于以后的行程、报价需求的沟通。当我7个团成一个的时候,就比15个团里成一个,要划算的多,也赚的多。
4、结果导向型偏误
我们往往只看结果,而没有仔细考虑我们认为的原因,是不是真正的原因。结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当结果好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当初的决定无比正确。
结果并不能作为判定依据,因为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了,有的时候结果好是因为运气好。
早上赶公交车的时候,总是习惯卡着到达时间去车站,赶上车的时候就很庆幸同事也内心暗爽自己的出发时间把握的真好;赶不上车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出门晚了明天要早一点。但是仅仅是因为我出门的时间有变化,就让我赶不上车了吗?我这样的思考很片面,因为我没有考虑到乘车人数(影响车辆开门等待的时间)、红绿灯的等待时长、路上车辆的多少等等。既然会面临很多不可控因素,以后还是早点出门吧~可是千万别迟到呢。
(失眠了,所以突然想到个日常生活中的结果导向型偏误:我喝咖啡会失眠。下午因为办公室太热,买了杯冰拿铁,结果现在12号凌晨一点半了还没睡着,所以我很容易得出了上面的结论。但是突然间想到《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中关于“结果导向型偏误”的描述——我们往往只看结果,而没有仔细考虑我们认为的原因,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导致失眠的是大脑的异常活跃,造成异常活跃的通常是因为睡前过度用脑过度思考,咖啡是下午四点多喝的,消化与吸收主要靠胃而不是大脑,那我喝咖啡和失眠有啥关系?这是很明显的嘛,何况原本都有点困了,被朋友拽着聊人生规划聊脱离原生家庭的重要性,顺便还背了单词,脑活动这么频繁,能轻易平静下来才怪。so,再一次“以身试法”,而且这次自己的思路理的很清楚,新技能get√。2018-04-12增加)
5、自我认识型偏误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过度自信。当你信心满满的去面试的时候,对于面试官提出的种种困难,你都满不在乎,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实际遇到的时候又会觉得“天要亡我”,这个做不了那个达不到,这就是我们过于高估自己,破解方法也很简单,想你身边敢于直言不讳的朋友请教,或者请你的对手喝杯咖啡好好聊聊吧。
2018-04-10
我们有时候不能清醒思考是因为我们存在思维定式,把这本书和《穷查理宝典》结合起来看看吧~让你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能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