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安徽北方的农村,90年代的时候大家并不富裕,上学的唯一目的也就为了读完初中认识几个字,然后出来进工厂打工,这是我成长中一直被教育了十几年的一句话。
我的一个儿时玩伴就是这样,15岁就出去到江苏南方打工了。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邻居,大我一岁,成绩一直很好,她爸妈的想法就是想让她读完初中打几年工结婚嫁人就行了,不过因为她成绩好,始终没给家人让她外出打工的机会,初三那年,她考到了县城(在此之前我们镇上几乎没有人能考到县里一中),再后来她考上大学,师范毕业,不过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她没有去当老师,也没找到好的工作。
对此我是很诧异的,我是过年回家偶尔跟她有接触,跟她聊天中,发现了一些她身上的特点,也是为什么那么好的一位高材生(在我们村)没找到好工作的原因。
第一、跟她接触的直观感受就是她比较内向,不擅长社交(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她比大多数人要专注,也是为什么当年成绩一直那么好)。
第二、没在她身上看到学识上的创造力,也就是她的知识储备肯定不少,但触类旁通的不多,只是机械的记住了需要考试的内容,在我看来她的学习方式就是无效学习。
同样的问题,每一代人都遇到过,而且自己可能曾经就是如此。
什么是有效学习?什么是无效学习?
回答这个这问题,应该回到学习的目的本身,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六经注我”,通过学习让自己更优秀,让知识为我所用,而非“我注六经”,努力的为了学习而学习,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的工具。我的那个邻居犯的错误就是把学习变成了“我注六经”。
有效学习——通过学习预见更好的自己
无效学习——为学习而学习忘掉了自己
同样的问题,你家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