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五行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种五行理论,用来描述人体器官之间的关联性。木、火、土、金、水并不是代表五类物质,而是物质能量循环变化最根本的五种物理能态。“行”是代表运动、循环变化的意思。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柔和、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清洁、清肃、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二、五行相生相克记忆法
1、相生
表明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
木头燃烧生火(木生火),火烧尽万物以后变为尘土(火生土),土里寻觅宝藏(土生金),金子高温融化成金水(金生水),水的滋润促进木的生长(水生木)。
2、相克
表明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
树木破土而出(木克土),水来土掩(土克水),水火不兼容(水克火),火能融化金属(火克金),金属可以砍伐树木(金克木)。
五脏与五行对应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三、五脏相生相克记忆法
1、五脏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气血量的功能。
脾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
肺“管呼吸,主气”。
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2、相生
肝生心(木生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脏藏血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心火温脾土(火生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养脾胃;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脾土助肺金(土生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传输精微以充沛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肺宣肃正常。
肺金养肾水(金生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肾水滋肝木(水生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3、相克
脾属土,肝属木,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心属火,肾属水,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使五脏紧紧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
四、整体观如何看待五脏
中医讲的是一个整体观,很多人感觉虚弱,就去补身体,谁知越补越弱。很多人虚不受补,因为全身是连锁反应的,所以不能用单一的角度去思考一个脏器,所有的毛病都是五脏相生相克的问题,五脏不平衡的结果,五脏平衡就没有毛病了。任何人出现毛病都是有原因的,关键看你能不能找到内在原因了,对症下药。
五脏有三种状态,一种叫过,一种叫不及。比如吃水果就会伤到脾,中国人的脾,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伤脾什么意思呢,过是伤,不及也是伤。比如一个灯泡45瓦有一天亮到60瓦了,这就是过,一查就会有病。过,我们现代就叫旺。
另外一种不及,灯泡明明45瓦的 15瓦就会亮,这也是病态的,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弱。
第三种状态,恰到好处,平衡。平衡是最健康的体态。
五脏指的是五脏系统,不是单个器官。在生理功能上,每个脏腑既有各自的功能,又在整体活动中分工协作。脏腑之间,既有协同作用,如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又有反向相成,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各脏器之间通过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互为因果,维系着功能上的动态平衡。
中医五行养生就得让各个脏器和谐,正所谓和气才生财,便是这个道理。